法律知识

联合利华顶风涨价声称成本大幅增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16 15:44
人浏览

  导读: 联合利华才说“暂缓涨价”不足一月就涨一成,并且北京各超市涨价脚步不统一。日前联合利华下属的两个品牌日前悄悄涨价,涨幅最高达10%,对于价格问题,联合利华不予回应。在联合利华承诺暂缓涨价后,还是于5月6日收到了200万元的罚单;有媒体评论称,企业与发改委“斗智斗勇”,最后被耍的反倒是消费。

  据了解,目前已上调了价格的产品是联合利华旗下的力士洗发水及夏士莲健肤沐浴露系列共四款家庭装产品。并且北京各超市涨价脚步不统一。

  联合利华沉默应对“顶风作案”

  刚领下高额罚单不久的联合利华,竟然选择“顶风作案”,令消费者很费解。 联合利华沉默以对的方式,与3月下旬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的高调形成鲜明对比。此前,联合利华计划在4月1日对旗下相关产品提价。一时间,舆论四起,联合利华采取提前高调发布涨价信息等手段以试探市场反应,并给行业竞争者一段相互协调价格策略时间,以期集体涨价的行为备受指责。

  联合利华涨价背后是站不住的成本论

  “成本论”里囊括的是一个几近诡异的逻辑,因为成本之于消费者永远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商家口中念叨的成本是否真实,以及原材料和耗费是怎样影响生产成本的,公众只有抽象概念,而这个概念还是生产企业强加的。联合利华说成本高了要涨价来消化,却始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只是一个劲地扮委屈,这里面很多问题是架不住拷问的,因为可能强大的“成本论”背后站立的是没有底气的借口。

  当然,联合利华能直接无视发改委的约谈及罚款,靠的还是市场地位。一个竞争充分而且靠企业自主定价的市场,行政手段往往是尴尬的,干预过多或者过于直接,挫伤市场积极性;干预过少,企业又往往打着成本上涨的金字招牌横冲直撞。而政府又过度依赖约谈,唬住中小企业的同时,也间接培养了大企业的傲慢。有了傲慢,大型企业自然敢于同消费者博弈,把通货膨胀的代价推得一干二净。

  这种傲慢对约谈以及隔靴搔痒的200万罚款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它宣告约谈限价“美好夙愿”幻灭的同时,还带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强大的市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让人担忧的是一旦“顶风作案”现行,顺利通过层层关卡而没有任何代价,势必会增强日化用品的市场涨价预期,有这样一个“开拓者”,谁又能保证其他日化企业甚至其他行业不会借机反攻市场,占领价格制高点?[page]

  顶风涨价是种示威

  当初联合利华声称将要涨价时,发改委硬是以散布虚假信息为由,罚了联合利华200万。如今联合利华吃一堑长一智,二话不说直接涨价,而且上涨幅度也和之前散布的消息吻合,言外之意是说:你发改委说我散布虚假信息,那我现在把价涨上去了,你罚我的200万是不是应该退还给我?

  其次,联合利华澄清涨价谣言在先,发改委罚款在后。联合利华此次又直接高调涨价不免有因果报应之嫌。内心潜台词是本来不想涨,但是被罚了款,只好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要算账就找发改委吧。涨价军功章,也有发改委的一半功劳。这下发改委没了办法,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儿了?

  联合利华缘何如此嚣张?这首先与我国的日化市场全面放开的政策不无关系。联合利华与宝洁是全球两大“日化帝国”,在中国市场中也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有数据资料表明,自2000年以来我国日化市场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3.8%,最快的年份甚至达到了42%的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的日化市场销售额预计超过2100亿元人民币。在国外各大日化巨头的冲击下,国内的民族日化企业的发展前景已经岌岌可危。

  如果说联合利华、宝洁等外国品牌在高档化妆品、中高档日化产品上形成垄断之势倒也不足为奇,那么牙膏,肥皂,电池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也纷纷打上了洋标签,百姓是否还能接受?中华牙膏是荷兰联合利华的,大宝是美国强生的,南孚电池是美国吉列的,就连白加黑也是德国拜耳医药的。国内的民族企业在经历了艰难的起步过程之后,被国外更有实力的集团收购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或许国内的企业在转手中会得到不菲的实惠,但是对国内日化市场稳定来看,显然失去了先手。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