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企改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12-11 08:09
人浏览

  国企改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企改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形式完成改制后,真正艰巨、漫长的发展旅程才刚刚开始。为使改制能够真正达到前面所述的总目标,保证企业在实施改制后能够顺利地踏上正常发展的轨道,改制企业需要实现三大转换,即体制转换、观念转换和模式转换。这三大转换就是企业改制的三项任务。

  所谓体制转换,就是通过对企业产权关系的调整,彻底改变产权主体虚位、责任主体不清的局面,将企业变成一个在市场中能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消除对企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体制障碍。这些,也正是目前大多数改制企业正在做或已经做的事。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产权的调整是企业体制转换的前提,但产权关系的调整并不必然会带来体制的转换。比如国有企业改成国有控股企业后,虽然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完全变了,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另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由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人人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尽管企业产权清晰地落实到个人,但很多企业在改制以后体制上的问题依旧存在。所以企业改制不仅要实现产权主体明确,同时还要做到产权结构合理,使产权责任主体到位。

  所谓观念转换,它与体制转换相比,改制企业的观念转换要难得多。只要企业对改制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再有一个好的策划方案,那么随着新企业注册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完成,企业体制转换的基本目标多半能够达成。观念转换包括对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的调整,包括经营者对权利、责任与利益关系的重新认识,包括对已经习以为常的原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反思与批判,更包括对新管理理念、新管理方法和新管理制度的学习和适应。观念转换的目标是使追求效率、追求效益和追求效果成为每个干部、职工的自觉想法和行动,观念转换的重点和难点则是对于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新型劳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国企职工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中,对企业体制和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只是对自己身上(思维和行为两方面)早已深深烙上的旧体制、旧观念的痕迹却认识不足。所以企业改制要实现观念转换,需要从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其一是形成一种强迫人们更新观念、调整行为方式的制度环境;其二是营造一种鼓舞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文化环境;其三则是尽力创建一种让人明显感觉到变化的新的工作环境(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意识改变的影响力。

  所谓模式转换就是使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模式的转换。对具体工作事项、操作模式以及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行为方式都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都能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模式转换有形的表现是企业以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为主要内容的运行机制的变革;无形表现则是人们对待企业和工作态度的改变、是人们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方式的改变。模式转换是企业改制成功的标志,同时也是体制转换和观念转换的必然结果。检验模式转换是否到位的最简单方法是看改制企业是否做到了每个职工(至少是每个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一种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强烈的做好工作、达成目标的愿望和动力,同时也有必须做好工作和达成目标的较强的外在压力。

  以上所述的“改制三大任务”是所有企业实施改革的工作核心。其中“体制转换”是前提、是基础。观念转换是灵魂、是关键,模式转换是目标、是结果。只要顺利完成了体制转换、观念转换和模式转换这“改制三步曲”,就可以宣布企业的改制工作大获成功。

  然而,要保持清醒的一点是:改制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资源,没有直接为企业造成什么竞争优势。与条件相当的民营企业相比,改制企业甚至还存在明显的劣势;员工在旧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以及组织行为方式和运作模式上的惯性,企业实施“改制”以后的路还很长。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