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法定合同最长期限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19 09:10
人浏览

  我们知道在订立合同的时候,若是需要约定合同的期限,那么就要结合此时订立的合同的类型,看看法律中是否有相关的规定。因为不同类型的合同,法律中对订立的最长期限要求不一样。接下来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法定合同最长期限的相关内容。

  一、法定合同最长期限

  合同最长期限是多少年要看是什么合同。大部分合同的有效期都由签订合同的甲乙双方约定。有些合同的有效期是有限制的。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在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土地使用权的承包合同也是有限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二十条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二、签订合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平等原则

  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2)自愿原则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3)公平原则

  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

  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

  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终止后的全过程中,都要诚实,讲信用,相互协作。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包括:

  第一,在订立合同时,不得有欺诈或其他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

  第二,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及时通知、协助、提供必要的条件、防止损失扩大、保密等义务;

  第三,合同终止后,当事人也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5)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除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合同的最长时间之外,其他书面合同的时间不是法律统一规定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得约定时限的,比如房屋买卖合同,房子正式过户之后,双方的这种合作关系也就终止了。

  三、法定合同解除的条件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法定合同最长期限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合同最长可订多少年,要看是什么合同。比如租赁合同,一般是不能超过20年。而土地承包合同中,若是耕地的承包则订立的合同最长不得超过30年。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来咨询法律快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关联法条

《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 第二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两百一十四条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