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6-30 15:17
人浏览

  所谓的意思表示,一种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属于一种私法自治的事件手段。所以,意思表示的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需要加以重视。那么,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有哪些?找法网小编下面将为你一一介绍!

  一、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

  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

  【原则上有效,如果真意保留的事实为相对人所明知的,无效】

  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

  【如果虚伪表示隐藏的行为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有效】

  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可撤销】

  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

  【可撤销】

  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6、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

  7、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条件的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

  二、什么是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为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而法律行为是私法自治的实践手段,因此意思表示意义重大。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三、意思表示的形成方式

  动机——效果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

  1、个人决定意欲一定效果的意思(效果意思)

  2、个人要发表这种效果意思的意思(表示意思)

  3、个人实施作为其意思发表的有价值的行为(表示行为)

  以上是一篇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法律后果”方面的介绍,主要介绍了意思表示瑕疵带来的法律后果,还有意思表示的概念以及意思表示的表现形式,对于意思表示方面的法律问题,建议找一下法律快车律师代为解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