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尚不完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16 04:41
人浏览

  核心内容:截至今年4月,全国20个省区市和194个地级市已经编制实施了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各地重污染天气预警方案还存在定位不准、重要概念含糊,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预案衔接性不够、体系不健全,预警能力不足、预警制度不完善,响应措施操作性不强、措施力度不够等问题。

  我国重污染天气管理不足 应急预案尚不完善

  随着秋冬季节到来,北方将逐步进入采暖季,出现重污染天气的概率有所增加。环境保护部16日召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试点工作现场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表示,虽然我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初见成效,但应急管理还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应急预案尚不完善。

  在保定市成功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要求各地及时修编本地预案,京津冀地区争取在10月底前完成修订完善工作,为今冬重污染天气应对打下坚实基础。

  据环保部副部长介绍,重点区域及其他一些地方的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监测、会商、预警和响应体系,按照政府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具体落实、全民共同参与的原则来进行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也正在逐步规范,北京、山东等地出台应急预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青海等地已经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在安徽、江苏、内蒙古也完成了对辖区内各地市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环保部副部长表示,虽然现在应急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全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然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定位不准、组织机构权威性不够、应急响应可操作性不强、预警制度存在缺陷等。

  他强调各地要牢牢树立“以应急促管理”、“以应急促减排”、“以应急促环境质量改善”的指导思想,全面编修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区域联动,做好区域衔接。下一步,环保部将印发文件,对全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page]

  什么是重污染天气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听空气质量指数(AQI)这个词汇。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监测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和PM2.5共6个种类。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标准和空气质量指数(AQI)等级标准相一致分为六级,明确预报了气象条件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是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还是相反。

  重污染天气防御指南

  1.空气污染严重,需加强防护;

  2.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儿童、老人及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减少或暂停露天比赛等户外大型活动;

  3.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

  4.建议减少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小汽车上路行驶,驾驶人员谨慎驾驶;

  5.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