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婚姻法解释一全文是怎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0 21:02
人浏览

  我国的婚姻法从实施以来慢慢的逐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修改,相对来说是比较全面完善的。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解释我们平时可能还是不够理解,所以需要婚姻解释法条。那么,婚姻法解释一全文是怎样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婚姻法解释一全文是怎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2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27日起施行)

  法释〔2001〕30号

  为了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第二条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第三条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四条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

  第五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

  第六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按照本解释第五条的原则处理。

  第七条有权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就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

  (一)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二)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

  (三)以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四)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第八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申请时,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对婚姻效力的审理不适用调解,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有关婚姻效力的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涉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的,可以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另行制作调解书。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的判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上诉。

  第十条婚姻法第十一条所称的“胁迫”,是指行为人以给另一方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

  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只能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

  第十一条人民法院审理婚姻当事人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案件,应当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第十二条婚姻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一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第十三条婚姻法第十二条所规定的自始无效,是指无效或者可撤销婚姻在依法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时,才确定该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婚姻无效或者撤销婚姻的,应当收缴双方的结婚证书并将生效的判决书寄送当地婚姻登记管理机关。

  第十五条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当事人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按共同共有处理。但有证据证明为当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十七条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

  (一)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

  (二)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十八条婚姻法第十九条所称“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夫妻一方对此负有举证责任。

  第十九条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为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第二十一条婚姻法第二十一条所称“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符合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准予离婚”情形的,不应当因当事人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

  第二十三条婚姻法第三十三条所称的“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可以依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前三项规定及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予以判断。

  第二十四条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第二十六条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第二十七条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一方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

  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者房屋的所有权。

  第二十八条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

  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对于当事人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不起诉离婚而单独依据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条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时,应当将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等规定中当事人的有关权利义务,书面告知当事人。在适用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时,应当区分以下不同情况:

  (一)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基于该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二)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离婚也不基于该条规定提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在离婚后一年内就此单独提起诉讼。

  (三)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离婚诉讼案件,一审时被告未基于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二审期间提出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第三十二条婚姻法第四十八条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等判决和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第三十三条婚姻法修改后正在审理的一、二审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一律适用修改后的婚姻法。此前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相关司法解释如与本解释相抵触,以本解释为准。

  第三十四条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对婚姻法中怎样决定彩礼是否返还?

  目前司法实践当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应当以当事人是否已经办理结婚登记并且共同生活为主要判断依据的。给付彩礼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即使存在长期同居关系,原则上收受彩礼一方仍然应当返还彩礼,给付彩礼后已经办理结婚登记且长期不间断的共同生活,原则上彩礼不予返还。对于已经生活过(含长期共同生活居住、间断性共同居住、短时间内共同居住),该种观点均认为已构成共同生活,在一方离婚时提起要求另外一方退还婚前给付的聘礼、聘金时,一律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二项,认定为已登记并构成共同生活,法院予以驳回。笔者认为该种观点,实际上是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限制解释,有违公平原则,同时也是对法条的片面认识和理解。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决定彩礼是否返还时,除考虑应当以当事人是否已经缔结婚姻关系外,还要考虑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彩礼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如果没有达到实质意义上的结婚,这个条件就没有达到,那么这些彩礼就应该能拿回来。实质意义上的结婚,除了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外,仍需双方具有共同生活的意愿。假使有一方为了骗取另外一方的聘礼、聘金而假意与另外一方办理结婚登记,虽双方登记后,偶尔在一起生活,不能认定构成《婚姻法》解释二关于“共同生活”的认定。否则有违公平原则,也极易为女方利用假结婚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农村人口中的骗婚)提供法律庇护,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普通百姓对法律的认同,司法的社会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该观点认为,所谓的共同生活是指较为长期、稳定的夫妻生活和经济生活。如果只是同房一次或数次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共同生活。对于间断性共同居住、短时间内共同居住也不能简单的认定为是共同生活。

  三、婚内的财产分割的条件种类是怎样?

  根据该解释第四条,婚内分割共同财产的条件只能有二种,(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而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争议不止上述二种,例如:

  例一:婚内配偶一方单方擅自处理财产。比如,单方卖房或转让股权。房产不说了,如果单方出售共有但登记在一方名下的股权,是否符合婚内分产的条件呢?司法实践将如何掌握现在还不清楚。

  例二:婚内配偶一方伪造债务。但是,是否伪造的结论只能由人民法院确认,如果按这条规定,得先打“债务是否真实”的官司,有结论后才能提起婚内分产,有些死板,不够灵活。

  例三: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那么,情节严重的,是否构成虐待犯罪、遗弃犯罪?退一步讲,如果不是患重大疾病的话,出现上述情形,就不能够提出婚内分产?

  例四、真实案例:本人代理一起家庭纠纷案件,女方患有重大疾病,不久将离开人世。女方为了将自己的财产留给娘家,经过精心策划,首先将自己名下的个人房产及存款(婚前所有)转移到自己父母名下,然后住院治疗,产生巨额医疗费用,后以自己的丈夫不治疗为由,起诉离婚,并分割家庭财产。虽然双方生有一子,但女方企图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给娘家,甚至置自己的儿子于不顾。男方虽然提出了抗辩理由,但因无相关法律规定而败诉。女方成功地规避了法律的义务:1、合法转移了属于自己的婚前财产;2、变相剥夺了丈夫和儿子的继承权;3、逃避了法律关于被继承人必须保障无行为能力人的遗产保障全;4、是否起诉离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提起婚内分割财产。

  婚姻法解释全文的制定颁布其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大众对于婚姻法深层次的理解。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婚姻法解释一全文是怎样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关联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五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六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八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五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七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一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二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三十二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三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三十三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七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十二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二十八条

《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四条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