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离婚承诺书怎么签订有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1 19:42
人浏览

  诉讼离婚后是法院公布的判决而生效,另一种协议离婚呢则需要双方针对财产人身等方面的关系达成一致意见签订相关协议书才能生效。那么,离婚承诺书怎么签订有效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离婚承诺书怎么签订有效

  离婚承诺书的格式

  承诺人(以下称甲方):________,男,汉族,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________________。

  被承诺人(以下称乙方):________,女,汉族,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生,住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系夫妻关系,现婚姻存续期间产生矛盾,现甲方自愿对乙方立下承诺书,承诺事项如下:

  1、甲方承诺以后不再因任何理由打乙方,夫妻之间应做到和睦相处,互相包容、谅解,甲方在此事中深深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承诺一定彻底改正动手的恶习;

  2、甲方承诺过去犯过的错(包括夜不归宿、酗酒等等)不再发生,如若发生自愿承担后果;

  3、如果甲方违反承诺书的义务,乙方可以随时提出离婚,甲方应予配合;

  4、如果乙方认为有必要,甲方应配合乙方去看心理医生;

  5、特别强调:甲方再出手打乙方,或者乙方主动提出离婚,则执行离婚协议书。

  承诺人: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判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

  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骗对方,或者在结婚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结婚证》的。

  5、双方办理结婚登记后,未同居生活,无和好可能的。

  6、包办、买卖婚姻、婚后一方随即提出离婚,或者虽共同生活多年,但确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满2年,确无和好可能的,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又分居满1年,互不履行夫妻义务的。

  8、一方与他人通奸、非法同居,经教育仍无悔改表现,无过错一方起诉离婚,或者过错方起诉离婚,对方不同意离婚,经批评教育,处分,或在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过错方又起诉离婚,确无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对方提出离婚的。

  10、一方好逸恶劳、有吸毒、赌博等恶习,不履行家庭义务、屡教不改,夫妻难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处长期徒刑,或其违法、犯罪行为严重伤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满二年,对方起诉离婚,经公告查找确无下落的。

  13、受对方的虐待、遗弃,或者受对方亲属虐待,或虐待对方亲属,经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谅解的。

  14、一方有家庭暴力行为的。

  15、因其他原因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

  三、保证书在离婚时有效吗

  婚姻法有个原则就是“婚姻自由,即结婚自由,离婚也自由”,但民事行为又讲究“意思自治”,所以说评价保证书的效力应结合这两个原则综合评判。意思自治不是说你想约定什么就约定什么,想承诺什么就承诺什么。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国家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的表现属于无效。

  因此,保证书也不得违背上述原则,如果做的承诺违背了婚姻自由原则,比如“若发生什么情况,则同意离婚”,并不是说写了这个法院就一定会判决离婚。

  协议离婚前书写的有关房产归属保证书是否有效?该保证书中关于是否离婚以及财产分割方式的内容,一般不受法律支持,但该保证书中一般会有对方对自己所犯过错的自认。你方可以此要求对方赔偿你方的损失。

  而对于婚内的忠贞协议,法院针对婚内出轨行为,一般很少单独认定精神损失,只是在离婚的财产分割时对过错方少分财产,即使判决支付精神抚慰金,也是基于婚内过错,而不是婚前或婚后的此类协议。

  另外“婚内保证书”,它的存在仅仅是象征意义的“君子协定”。如当事人想以此在离婚诉讼中争得任何主动,靠保证书是无法办到的,还要依靠各类合法取得的证据才能真正实现。

  对于离婚的有关事宜,当事人一定要核对清楚协议上的内容不得以口头上的约定为准。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的资料整理。希望大家通过阅读以后可以更加清楚了解离婚承诺书怎么签订有效这个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