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司法鉴定提交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8-26 09:36
人浏览

  司法鉴定是案件办理的重要材料之一,通过司法鉴定,我们可以确定伤情、可以确定因果关系等等,这都可以帮助推进案件进程,就司法鉴定提交程序、司法鉴定需要什么材料、司法鉴定有哪些特点,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司法鉴定提交程序

  (一)委托:

  1、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司法机关、仲裁机构的司法鉴定委托。

  2、在诉讼案件中,在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的情况下,司法鉴定机构也可以接受当事人的司法鉴定委托。当事人委托司法鉴定时一般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

  (二)受理:

  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应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作出如下决定:

  1、对于符合受理条件的,能够即时决定受理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委托受理合同》;

  2、不能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向委托人出具《司法鉴定委托材料收领单》,在收领委托材料之日起7日内对是否受理作出决定;

  3、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退回鉴定材料并向委托人说明明理由;

  4、对于函件委托的,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收到函件之日起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书面答复。

  (三)初次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由司法鉴定机构指定的司法鉴定人、或者由委托人申请并经司法鉴定机构同意的司法鉴定人完成委托事项。

  (四)补充鉴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补充鉴定:

  1、发现新的相关鉴定材料

  2、原鉴定项目有遗漏

  (五)重新鉴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1、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超越司法鉴定业务范围或者执业类别进行鉴定的;

  2、送鉴的材料虚假或者失实的;

  3、原鉴定使用的标准、方法或者仪器设备不当,导致原鉴定结论不科学、不准确的;

  4、原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的;

  5、原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

  6、原司法鉴定人因过错出具错误鉴定结论的。

  (六)复核鉴定

  对鉴定结论有异议需进行复核鉴定的,其他资质较高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复核鉴定。复核鉴定除需提交鉴定材料外,还应提交原司法鉴定文书。

  (七)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

  司法鉴定机构在法定或者约定的鉴定期限内完成司法鉴定后,应当按时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司法鉴定文书正本一式三份,其中一份交委托人,两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

  (八)出庭

  司法鉴定人应当按照司法机关或者仲裁机关的要求按时出庭。司法鉴定人出庭时,应当出示《司法鉴定人执业证书》。

  

  二、司法鉴定需要什么材料

  司法鉴定的材料有以下几点:

  (一)鉴定委托书,载明鉴定机构名称,简明案情;

  (二)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要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如果没有,要说明事故经过等情况;

  (三)鉴定人身份证件,鉴定人身份证件必须附有鉴定人的相片,以便核对是否为鉴定人本人,如居民身份证、机动车驾驶证等,如果是未成年人,则提供户籍资料的影印件。

  三、司法鉴定有哪些特点

  司法鉴定虽然是由人提供的诉讼证据的一种,但它不同于其他由人提供的诉讼证据,诸如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因为鉴定人没有亲自感知案件情况,他只是针对案件事实中一些专门性问题,依据科学技术方法作出解释和判断,并不是对有关案件事实情况的回忆。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司法鉴定针对的是事实问题,而非法律问题。例如鉴定人只能对犯罪嫌疑人是用什么工具将人杀害进行鉴定,而不能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进行鉴定。

  (二)司法鉴定针对的是专门问题,而非一般常识。在司法实践中,案件事实所涉及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般性的常识问题,人们凭借一般常识或者推理就能解决;另一个方面是特殊性的专门问题,必须经由专业人员凭借专门知识和有关技术设备加以认识和解决,因此鉴定人对案件有关专门问题所作的鉴定及出具的鉴定意见,对案件的认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司法鉴定只是一种仅供参考并可疑的诉讼证据材料,而非对案件事实作出的不可质疑的最终结论。司法鉴定作为一种由专业人员针对案件事实中的专门问题凭借科学技术得出的结论性意见,由于超出了办案人员的经验和一般认识能力,确实受到办案人员的重视,并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但即使如此,它仍然是一种仅供参考并可质疑的诉讼证据材。更何况司法鉴定往往只涉及案件事实的一部分内容,而案件事实包括很多方面,涉及很多证据,不可能仅凭司法鉴定作出认定。

  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小编编辑整理的与司法鉴定提交程序相关的法律知识,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如果您就相关问题还有疑问的,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