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电瓶车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5-28 11:30
人浏览

  电瓶车作为交通工具中的一种,是需要在道路上行驶的,因此就是需要根据交通法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来驾驶,才是能够合法有效的。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电瓶车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是怎样的吧。

  一、电瓶车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

  (一)电动自行车上不得载人。

  (二)电动自行车通过路口时应当按照机动车信号灯指示通行,不得超速、闯红灯、逆向行驶等。

  (三)在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行驶。

  (四)在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电动自行车应当靠道路最右侧车道行驶。

  (五)电动自行车在路口停车等待红灯时,应依次停车等待,禁止穿插超越前车、禁止越过白色停止线、禁止在路口中间行人二次过街设施位置停车等待。

  (六)在路口范围内,需直行的,按照直行机动车信号灯通过路口;允许电动自行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借用机动车道左转,但是在有渠化岛的路口,电动自行车应当进入渠化岛。

  (七)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下车推行,有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或者行人过街设施通过。

  (八)电动自行车严禁安装遮阳棚、行车过程中尽量不要反穿衣服。

  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怎么赔偿

  1、非机动车无过错的情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第三者保险)限额内予以赔偿。超过第三者保险限额的部分,由承担全部原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总损失100%的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有过错的:

  对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行人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在承担自身全部损失后,按照下列原则确定赔偿比例:机动车一方负主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70%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负同等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50%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负次要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30%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无原因责任的,应承担非机动车、行人一方20%赔偿责任。

  三、非机动车撞伤人赔偿

  1、《民法典》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各地的赔偿标准都不一样,建议委托律师代理并计算相关的赔偿金额。

  交通事故责任一般是由交警队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来认定双方的事故责任的。我国的交通法律法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有: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对等责任,次要责任,无责任等5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看到这里,法律快车小编相信你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内容了,所以电瓶车在驾驶的过程中,是要根据对应的法律规定来才是不会被罚。好了以上就是电瓶车交通规则有哪些内容的相关内容,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咨询我们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