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4-21 22:39
人浏览
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8-06-27 生效日期: 1998-10-01 发布部门: 河北省
发布文号:


第一条 为防治岗南、黄壁庄水库(以下简称两库)水源污染,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两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水源污染防治和管理。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两库水源保护区内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流域区域明确责任,落实防治措施。
  平山县井陉县灵寿县、鹿泉市、矿区(以下简称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城市总体现划和水污染防治的要求进行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两库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标准。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帮助因保护两库水源水质而关闭、停产(业)的企业,网箱养鱼户做好转产和人员的安置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两库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本条例的实施工作。
  计划、经济、规划、建设、水利、卫生、农业、林业、畜牧、土地、矿产、公安、市政公用、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两库水源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两库水源,并有权对污染两库水质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水源污染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 两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兴利水位线外100米内以及两库之间滹沱河主干流行洪制导线外1OO米内。
  (二)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5公里范围内;冶河、绵河、甘陶河行洪制导线外5公里范围内。
  (三)三级保护区:除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本市行政区域内黄壁庄水库上游滹沱河水系范围。

第八条 两库内的水体水质标准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执行。

第九条 一级保护区为非建设区和非旅游区,区域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水利或供水工程以外的工程项目;
  (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和其它固体废弃物;
  (三)进行水上训练以及其它水上体育、娱乐活动;
  (四)洗刷车辆、衣物和其它器具;
  (五)毒鱼、炸鱼、电鱼;
  (六)网箱养鱼及对水质有污染的养殖;
  (七)在滩地和岸坡堆放、贮存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物;
  (八)在滩地和岸坡进行露营、野炊等污染水质的旅游活动;
  (九)在两库坝上设置商业网点;
  (十)在水库滩地和岸坡设置禽、畜养殖场和暑宰场;
  (十一)其它污染水源水质的行为。

第十条 二级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水的项目。建设其它工程,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不得兴建。

第十一条 在三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化工、电镀、造纸,制革、冶金、炼油、农药、染料、印染等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 在保护区内建设其它项目,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兴建。

第十三条 对保护区内已经建成投产的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计划,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标准的,依法采取关闭、停业、转产、迁移的措施。

第十四条 两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二、三级保护区内污水排放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二)保持污水处理设施完好运行,并有防止污染水体的应急措施;污水处理设施因检修、改造或更新需暂停使用时,必须有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并提前15日报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三)因事故排放或突发性事件造成水体污染时,排污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大污染,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科学指导农林生产者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保护水源。
  农林生产中禁止施用剧毒、高残毒农药。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植树造林。保护自然植被,涵养水源,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砍伐或毁坏林木、植被。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已有的污染源实行总量和浓度控制,定期监测,及时报告。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 九条第一项、第 十条、第 十一条、第 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停产(业)或者拆除,并视情节轻重处以五千元至五万元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 九条第二项至第十一项规定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排除污染,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至三千元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 十三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一万元至十万元罚款,并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政府责令其停业或关闭。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 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 十四条第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二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直接领导和责任者的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和其他有关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节轻微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