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小额贷款:激活穷人创业潜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6-24 20:10
人浏览

  小额信贷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正是由于它能够使贫困人群潜在的创业精神得到释放,并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贫困。

  2006年3月18日,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正式对外公布了小额贷款试点的招标公告。此举意味着中国第二个试点省份的小额贷款项目开始全面启动。在此之前的2006年2月13日,山西省平遥县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已率先对外营业。至此,央行主导下的山西、陕西、四川、贵州4省民间小额借贷试点项目,已在晋、黔两地开始了深度推进。

  所谓小额贷款,主要是针对低收入人口的一种金融服务,它既有扶贫的目的,同时又按照金融业务的客观规律来管理和运行。早在新近4个省份试点推行“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工作之前,一些国际组织、慈善机构,以及部分意识超前的国内经济学家,在国内推行小额贷款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大约有300多个由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小额信贷项目,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其中不少项目业绩不俗,确实成为改变贫困人口生活状态的一个新起点。

  徐晓恩的故事

  2005年是联合国小额贷款国际年。在这一年11月于美国纽约举行的年会上,一位来自中国河南南阳市的馄饨店女老板徐晓恩,代表中国“全球小额信贷奖”获奖者,讲述了她依靠小额贷款创业成功的经历。在此之前,她刚刚获得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花旗集团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全球微型创业奖”中国区城市加工业一等奖。

  1997年,25岁的徐晓恩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下岗。1999年年底,从亲戚朋友那里她借到3万多元钱,开办了一家儿童娱乐场。不到一年,生意惨淡,难以为继,投入的资金折去了一半,首次创业,徐晓恩铩羽而归。

  接着,徐晓恩又做起了冷饮生意。这一回她投进去了2.6万。懵懂的徐晓恩,事先完全没有想到冷饮是一门季节性很强的生意,不久再次败下阵来。

  2001年9月,徐晓恩的“巧味馄饨馆”正式开张。这一次,徐晓恩真的做成了。2003年,徐晓恩的“南阳巧味食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随着生意日渐红火,原先的场地、冷库、设备已经成为公司业务进一步拓展的瓶颈。公司的上升空间就摆在眼前,徐晓恩的手里却没有足够的资金。

  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徐晓恩对台下的听众说,大银行贷富不贷贫,是小额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凭着一张下岗证,徐晓恩从南阳总工会社会保障部门贷到了2万元资金,她的馄饨馆也从此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短短3年时间,徐晓恩已拥有了10多家馄饨食品连锁公司。她自己还雇佣了28名下岗职工,这其中的一些人后来自己也做起了小生意,而且又雇佣了其他人。

  “这决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麦瑞德(Renaud Meyer)先生在北京说,徐晓恩的故事说明了一笔小额贷款也能够激发贫困的人的意志和创造力。小额贷款看似简单,但其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的。只要能够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贫困家庭就能够脱贫致富,过上美好的新生活。“这个例子说的远非收入问题。小额信贷不仅促进了基层的经济发展,提高了个人生产自救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发展体系,来解决多种与贫困相关的问题。”

  麦瑞德说:“虽然贫困人群缺乏有形资本或金融资本,但他们同样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及创业动力。无数通过小额信贷而成功改善自己生活的人向世人表明,穷困的人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机会。虽然这些机会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是司空见惯了。小额信贷是给予能力和脱贫致富的一个强有力的机制,因为小额信贷使贫困的人充分发挥了潜力,不仅达到了脱贫的目的,还实现了他们致富的梦想。小额信贷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正是由于它能够使贫困人群潜在的创业精神得到释放,并使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贫困。”

  孟加拉经验

  在今天中国的乡村,正常的民间金融往往依托于亲缘和社区关系的制约,有较低的征信成本和较强的失信惩戒力,因而效率高,但金额一般很小。一个农民由于购买农药、化肥或者猪仔急需一笔千元左右的资金,可家里一时又拿不出这笔现钱,他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农村最常见的方式,是向亲朋好友去借;如果是在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一带,他还可以用组“会”的方式从同乡那里得到帮助。

  目前唯一开设到村一级的国家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从农信社贷款虽然利率低,可是手续繁琐,通常一个审批周期需要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最后急需资金帮助的农民还未必能贷到钱。在这种状况下,手续简便、利息贴合实际、无须抵押物的小额贷款在农村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直以来,中国带有扶贫性质的小额贷款项目,由农业银行按照3%的利率在全国农村进行推广,央行在年终对农业银行总行贴息到正常利率。以200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实际上当年农业银行只把16%的资金贷给了农业,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90%贷给了国有农产品收购部门。与此同时,农行不断收缩网点,县级分行只有吸储的任务,分支机构同样只设到县一级的农发行,主要职能是协助国营公司收购粮棉,中国农村金融处在相对“真空”状态。

  国际经验证明,在合适的机制下,农村金融完全可以以商业化的形式存在并发展。孟加拉国在上世纪70年代由一位大学教授创办了一所“乡村银行”,他们在一个贫困的乡村,对42名最穷的农户每人贷款27美元,进行小额信贷实验,这家银行有5条特别的运行规则:一是不用任何抵押把钱借贷给穷人,而主要又是借贷给穷人妇女;二是借贷数额小,一般在100元左右;三是每周还本付息,也就是说把借到的钱在一年内分52周偿还,还清再借;四是借款的妇女须组成五人小组,起互助和联保作用;五是借款和节约同时进行,每周还款时每人须存1至2元钱。

  自1976年开业以来,这家“乡村银行”依靠这5条原则,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全国性大银行,创造了其他商业银行望尘莫及的贷款回收率高达97%的佳绩。孟加拉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经验,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并作为向发展中国家发放扶贫贷款的首选方式。中国农村的小额信贷扶贫贷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现在,孟加拉国小额贷款经验已经惠及全世界。好几亿人受益于这种对农村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新型贷款与贷款回收方式。小额信用贷款在孟加拉得到成功,尔后又在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得到推广。与小额贷款类似的泰国农村和农业合作银行?BAAC?银行,印尼人民银行?BRI?等,都是亚洲国家成功地推行农村金融的典范。中南美等国把农村小额贷款的方式加以改革,运用到了城市贫困人口开办的微型企业中,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建设中国的新农村,除了修公路,建学校,盖医院,搞环保,一个关键环节,是让农民自己具有创造财富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来自金融业的资金支持最直接也最见成效。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小额贷款在中国乡村逐渐出现,为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新民周刊·杨艳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