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中国加入WTO的政策导向(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9 09:53
人浏览
  [摘要]

  本文从解释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开始,论证中国产业的升级,不应仅仅利用现实比较优势,同时应该是国家有意识地支持企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的过程。利用现实比较优势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的关系,不是前后顺序发展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悻,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是:高技术,部分资本密集产品,如化工,航空航天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长期动态比较利益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发展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

  (中经评论 北京)中国从一般劳动密集型升级,到熟练劳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继续发展比较优势,遇到国际资本的技术品牌垄断。中国对7个产业(程控交换机、数控机床、芯片、软件、钢铁工业、轿车)的技术创新战略研究,发现合资外方给的技术,是成熟期、开始衰退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根本不可能培养自主开发能力。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扩张的基础,他们控制世界70%技术转让和80%新工艺技术,不断开发出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性产品。因而中国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发展独立知识产权,创造企业品牌,而这些比较优势都不是企业自身力量能够形成的。因此,必须破除对外资的依赖,以国家扶植民族产业的独立品牌。

  有人反对自主开发,理由是投资太大,不如合资。实际上中国在开发方面很有优势。蜂窝式移动电话,国外开发用8亿美元,中国用7000万人民币。国外开发程控交换机用1亿美元,中国1000万人民币。长3甲火箭开发费用为国外几十分之一。做雪莲牌羊绒衫需要的羊绒分梳机,中国开发费用是意大利的1/10.说明在高科技领域研制新产品的费用没有外国公司说得那么大。西方的研发费是多少美元,中国用多少人民币,是西方的1/8.原因何在?人力资本费用低和后发优势。关键问题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全国市场和民族产业,中央政府如果不能以中央权威打破地方政权的阻碍,允许先进企业跨地区兼并落后企业,那么,“全球化、市场化”的兼并就会发生:外国公司和国内一些企业联合起来,打垮国内的著名品牌。中国不应该反对国家保护,而应该反对地方保护;不应该反对民族产业,而应促进国家和民族有规模效益企业的形成,在每个骨干产业里都应该有一两个。

  四、以国家力量扶植战略产业

  目前的“全球化理论”,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主体,片面归结到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逻辑上消解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实际上,新经济和全球化的参与主体,不仅是企业与个人,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民族,甚至是国家集团如欧洲联盟,国家联盟如各种自由贸易区。

  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主体,是大国超级大产业竞争。大国在经济方面的竞争,主要是通过保护,支持和直接建立“超级产业”而进行的。超级产业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其巨大规模、巨大投入、产生效果所需要的巨大空间(经济意义上的市场空间,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带来的巨大利益,成为主要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主要来源与体现,成为进入大国俱乐部的门槛。超级产业是以国防产业为核心的:包括核,航空,航天,船舶,电子,常规武器等,不仅集中了最大量的高精尖技术,而且具有全球化的规模。

  只有大国才有条件发展超级产业。超级产业建立在科学技术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研究费用极高,风险和收益都高。发展超级产业可以推动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需要巨额的社会先行资本。超级产业主要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主要买主。如美国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级产业的进入门槛极高,能否发展取决于大国规模和其政府的能力。21世纪,全世界只有10个左右的国家有能力发展超级产业。美国位居第1,还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印度。[page]

  中国的航空工业的挫折,集中反映了在全球化竞争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航空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核心产业,涉及机械、仪表、电子、材料、冶金、化工和交通运输,在制造业中附加价值最高,按产品单位重量创造的价值计算,如果船舶为1,小汽车为9,彩电为50,电子计算机为300,喷气客机为800,航空发动机为1400.现代航空制造业集材料、机械、发动机、空气动力、电子、武器各前沿技术之大成,包括超精密加工及特种工艺。下决心发展航空工业,等于动员全国工业技术精英,强制性提升本国工业制造水平。

  买飞机还是造飞机?有人以为通过国际转包、合作,引进先进制造技术,这是幻想。为外国转包生产和自行设计独立知识产权,然后转包给外国生产,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不是同一种发展模式的前后两个阶段,前者不但不能自动发展到后者,而且可能长期被外国“锁定”在加工配件档次上许多年。中国可以参加国际飞机的转包生产,但主要力量一定要放在研制独立知识产权的大型飞机方面。标准和机型是自己的,某些造不出来的零件可以进口和转包。

  发展战略产业特别是航空工业,可以创造长期动态比较利益,真正带动国内需求。这类产业处于幼稚期,国家应以坚决意志和法律,长期坚持发展。这绝不是什么闭关锁国。学习考察,翻译资料,全球加工定货,都是对外开放。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强者的规矩。中国人不是没有与发达国家讨价还价的资本,未来的国内市场,加强国防和技术实力,都是我们的优势。

  以国家力量支持战略产业,培养动态比较利益,还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接近饱和,中国有40%的储蓄率,每年40000亿人民币的巨大固定资产投资,如果继续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全球马上过剩。中国2000年GNP为10000亿美元,出口为2500亿美元,出口依存度 25%,今后假设GNP每年增加 7%,出口依存度即使不再提高,每年也要增加 200亿美元的出口。这200亿美元增量如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将抢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同时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跌价。

  否定比较利益的动态性,片面主张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交换,在实践上危害极大,在理论上也是错误的。如果中国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服装,出口美国,换取飞机和芯片,一旦中美断绝贸易关系,美国人将没有衣服穿,但是他们可以从墨西哥买衣服。中国人没有飞机配件和芯片,又是什么结果?把过分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度垄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放在一起讲“比较利益”,在理论上叫做“虚假前提”,非常荒谬。两种产业的动态价格曲线,类似于国内“工农业产品价格差”,农业的垄断程度没有工业高,所以总是跌价趋势,工业品是涨价趋势,或者降价的速度没有农产品快,因此,垄断程度低的产业总是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中国目前的产品国际交换格局,对培植动态比较优势不利。2000年出口退税达到800亿人民币,出口总额2500亿美元,平均出口1美元,补贴0.32元人民币。实际出口汇率应该是8.3+0.32=8.62元人民币。这种补贴虽然重点扶植加工产品出口,有促进出口升级的意义,但是基本思路是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逐步升级的思路,不是直接扶植动态比较利益的思路。以如此大的代价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出口所得外汇,购买波音和空中客车-这符合现实比较优势,但是不能创造未来的比较优势。

  即使从赚钱的角度考察,发展卫星和飞机,也未必就不如服装和玩具飞机。卫星已经使用于地质勘探,气象预报,地图测绘,军事情报,网络电讯各个方面,利润可观。从外贸对于国民经济拉动的综合经济效益来看,服装只能拉动一般劳动就业,拉动的纺织机械和面料,特别是原料,大部分都是进口的。而飞机所拉动一系列工业和科技部门:包括高精度铝合金,数控机床,电子遥控,计算机,高级空调等安全设备,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发动机,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等等。即使飞机最终难以完全成功,在试制过程中会全面拉动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与简单的来料加工装配,不可同日而语。[page]

  总之,中国相对劣势的产业是:高技术,部分资本密集产品,如化工,航空航天产品,先进技术装备,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必须作为长期动态比较利益培养,盲目迷信市场自由竞争,将永远是劣势。中国作为政治独立的世界大国,须同时走两条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将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利用国家力量支持大企业,长期扶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战略产业,这是发展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的,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