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花费1500万美元打官司收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24 05:59
人浏览

  “中国耗材企业集体遭遇‘337调查’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爱普生明显有备而来。”日前,国内通用耗材企业珠海纳思达总裁汪东颖在CBN记者面前回忆起三年来与爱普生的专利官司,至今还感慨万千。

  “为了‘337调查’,我们准备了差不多一车的应诉材料,还有五六个律师组成的律师团。”但到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真正开庭时,原本以为充分准备的汪东颖还是愣住了,“爱普生方面的诉讼材料差不多是三车,而律师团的阵营是我们的10倍,差不多50~60人。”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越到关键时候,美国律师费用也直线上升,到最后,律师每小时的薪水已经上升到499美元。更为要命的是,专利官司从美国漫延到了日本、德国和英国,差不多成为了一场全球专利大战。”

  汪东颖透露,三年来的官司耗费了1500万美元。虽然,ITC最终还是裁决纳思达侵犯爱普生一项专利权,但积极抗辩的结果也让纳思达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专利体系,不仅树立了纳思达的国际品牌形象,打通了国际市场,而且还将打通整个打印产业链。

  汪东颖透露,纳思达明年将推出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打印机,让中国通用耗材产业彻底告别“无头工业”的历史。

  “1500万美元”官司费用的收获

  “在日本专利官司双方和解了,在德国和英国,我们将爱普生的所谓侵权专利,打成了无效专利。”汪东颖透露,目前纳思达耗材出货量已占全球兼容墨盒市场20%的份额,占全球兼容硒鼓市场10%的份额,也是唯一能进入日本市场的兼容墨盒厂家。

  10月15日,珠海国际打印耗材展览会上,国内通用耗材企业珠海纳思达展台的商务洽谈区座无虚席,有些海外客户甚至在展台旁边就与纳思达市场人员谈起生意。

  “对抗爱普生,让国际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更有信心。”纳思达市场总监臧晓钢透露,纳思达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销售收入实现了两倍多的增长。

  2005年纳思达出口到欧洲的兼容耗材数量为2700万盒,出口到日本的数量为97万盒,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为1400万盒;但到2008年,出口到欧洲的兼容耗材数量已经上升到3300万盒,出口到日本的数量上升到870万盒,而美国市场大门也没有因此而关闭,只是销量下降至650万盒,“这些都是有自主专利的产品。”

  而1500万美元的官司费用,还有意外的收获。因为“337调查”而出名的纳思达,也第一次得到风险资金的青睐。2007年联想投资注资纳思达,成立珠海Seine公司专门开展国际硒鼓业务。

  从数据上来看,爱普生市场状况并没有因为美国官司的胜利而扩大。爱普生在打印机市场份额已经从2005年的排名第一,滑落到今天的第三,市场份额缩小到14%,远远逊色于排名第一的HP 37%和排名第二的佳能33%的份额。

  不过,爱普生方面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破解专利谜局

  事实上,打印耗材生产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耗材的门槛并不在生产方面,而是专利方面。”臧晓钢指出,打印机厂家的商业模式是:在市场上将打印机价格卖得很低,拉动市场的需求,保证原装打印耗材持续地获取暴利。比如,一个小小的墨盒就有70多项专利。

  痛定思痛。汪东颖透露,公司在三年的官司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专利体系,并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耗材产品延伸到集成芯片和墨水。

  目前纳思达已经申请了312项专利,计划在2年内再申请100项专利。此外,纳思达还通过与东芝的合作获得2.5万项专利授权,并将耗材产业所有的过期专利整理出来,针对国际巨头针对性专利,也设计了规避方案。“这个投入远比1500万美元的官司费用多得多。”汪东颖说。

  尽管如此,垄断了打印机市场的国际巨头还是可以随意设置专利门槛和更改芯片,而中国耗材企业如果跟不上变化就会全军覆没。因此,中国企业一定要造出自己的打印机,终结“无头工业”,才可能有未来。但打印机的专利壁垒相比耗材还要高很多,因为打印机产品的专利密集程度远远超过耗材。

  基于商业秘密,汪东颖不愿意透露更多关于打印机研发的详细情况。纳思达一位研发负责人对CBN记者透露,惠普和佳能很多中高端打印耗材的专利都没有办法绕过,所以纳思达目前能做的也仅仅是HP和佳能低端兼容耗材。

  一位耗材行业资深人士还向CBN记者透露,耗材产品的毛利率高达80%以上,这也是纳思达有钱打官司,以及爱普生花如此大力发起全球专利大诉讼的真正原因,因为耗材才是双方的利润源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