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走在中缅边境的济南律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25 16:41
人浏览


  放弃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跑到偏远地区去做志愿者,这样的律师会是什么样子?抱着好奇的心理,记者近日见到了刚刚从云南梁河县回来的法杰律师事务所主任张行进。7月底,张行进刚刚结束为期一年的“1+1”法律援助志愿服务。他是全国首批30名律师志愿者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律师志愿者。

  我们通常可以体会到志愿者在参加服务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但与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脱离一年,很多损失不是一眼可以看得到的:一年中,张行进孩子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案源减少了,关系单位疏远甚至失去。法杰所去年甚至还亏损了数万元。

  谈起这些,张行进也有淡淡的惆怅,但他很坚定地说:“我不后悔。人不能仅仅为钱活着。”当初报名参加志愿服务时,张行进是瞒着妻子的。这里面既有他对妻子的信任,更有他要参加志愿服务的决心。张行进说:“近几年,律师行业发展很快,但律师的社会形象并没有与之相应提高。有人认为,律师都是一心向‘钱’看的。我是个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律师在人们心目中的这种形象。”


  抱着满腔热情,张行进走进了位于中缅边境的梁河县。梁河县是全国贫困县,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其生活条件的艰苦超出张行进的预料。他既不习惯当地以酸、辣、苦为主的饮食,更听不懂各民族的语言。但他也很快发现,这块红土地正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当地没有执业律师,很多人孩子都生了三四个,却还没有领取结婚证。民众法治意识的缺乏,让张行进看到了自己的责任。

  为了摸清当地法治水平,张行进用15天时间,翻越800多公里山路,对梁河县的9个乡镇63个自然村进行法律援助调研。随后,张行进根据了解的情况,编辑了当地群众普遍需要的《土地法》、《森林法》、《婚姻法》等相关宣传资料,开始了大规模的普法活动。在集市、在山寨、在车站、在建筑工地,梁河人经常会遇到一个身材高高的山东人,操着生硬的当地话向人们散发法律资料,解答法律咨询。2009年8月26日,张行进自掏腰包,在梁河成立了全国第一个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工作站。目前,梁河县已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9个,联络点67个。法律援助借此辐射到了梁河县的千家万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难以下咽的酸辣米线,开始变得滋味绵长、醇厚,张行进和当地少数民族兄弟之间的感情也日渐深厚。到学校普法时,张行进看到孩子们住的帐篷早就撕开了大大的裂口,他毫不犹豫地把身边的5000元钱捐给了学校购置过冬用品;调解案件时,看到残疾的当事人生活穷苦,他掏出了口袋中仅有的200元钱;云南大旱,他又自掏腰包购买矿泉水提供给当地群众。他帮助即将离婚的女人挽回了丈夫的心,还帮助失去生活信心的残疾人维权并争取到了政府救助。一年里,张行进帮助梁河人办理刑事、民事等法律援助案件57件,现场解答法律咨询365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20余份。


  张行进慢慢融入了梁河。走在县城的大街上,不停地有人向他打招呼:“张律师好!”一位民族兄弟抱住他的肩膀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亲兄弟!”有当事人步行2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他的住处,送来了十几个核桃。张行进把这点点滴滴珍存在心。他说:“民族兄弟的微笑是最好的瑰宝,在梁河的经历提升了我人生的价值。”

  张行进一年的志愿服务结束时,梁河县所在德宏州的其他4个县,全都向司法部提出了法律援助申请。张行进被德宏州评为“2009年度全州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工作者”,被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授予“中国法律援助行动优秀律师”荣誉称号。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