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于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9-29 10:57
人浏览

  诉讼期间,是指为审判机关、诉讼当事人和参加人进行诉讼活动而规定的期间。如送达期间、审理期间、上诉期间等均属之。诉讼期间依其性质和效力可分为法定期间和裁定期间两类。前者由法律明文规定,多为不变期间;后者由审判机关根据审理情况裁定。那么关于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规定有哪些,以下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关于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日不计算在期间内,而从下一个小时或者从次日起算。期间以月计算,则不分大月、小月;以年计算的,不分平年、闰年。以月计算的,期间届满的日期,应当是届满那个月对应于开始月份的那-天没有对应于开始月份的那-天的,应当为届满那个月的最后一天。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如星期六。星期日、“五一”、“十一”、春节,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二、民事诉讼法送达期间

  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

  三、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编辑的关于关于民事诉讼法对期间的规定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民事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如果您不懂如何起诉,可以咨询法律快车律师,他们会给您专业的建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