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行为什么情况下生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08 05:04
人浏览

  民事行为什么情况下生效

  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是指已成立的民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所应当具备的要素。民事行为的生效意味着当事人的意思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态度。通说认为民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为:行为人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自愿,标的合法以及不违反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特别生效要件为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民事行为生效的特别要素。

  一、 行为人要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有三种情况,

  第一接受报酬和接受赠与是有效的,无须父母追认。

  第二是细小的民事行为也有效。与其年龄智力程度相适应。

  第三是其他民事行为要父母代理,独自实施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存在追认问题,如果独自实施经父母追认同意,则属于父母的意思行为,小孩的行为视为工具行为,小孩没有意思能力,仅仅充当一个工具而已。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效力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接受报酬和赠与有效。

  第二种情况实施与年龄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有效。一般来讲,两个行为是肯定与其年龄是不相适应的,一是处分不动产的行为,二是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

  第三种情况是进行了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根据合同法47条之规定,属于效力未定。

  第四是进行了与其行为能力不相适应的非合同行为,则无效,如单方行为:抛弃,免除债务,(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身份行为:早恋,订立遗嘱。

  3、法人超范围经营,原则上有效,但是违反国家禁止性经营,限制性经营,特许性经营的无效。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民事行为内容合法

  可能(自始不能是不成立的问题,法律不能是无效的问题;事后不能可能是违约的问题,也可能是不可抗力免责的问题),确定、适法、妥当。

  四、附条件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条件到来之前成立,但不生效。

  1、哪些民事行为不能附条件和期限?

  身份行为,如结婚收养,放弃继承也不能附条件,

  妨碍相对人行使权力的行为,往往是单方行为,如抵消,追认,撤消,免除

  2、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期限是个必然性的事实。条件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实。或然性的事实。[page]

  形成权的行使不能附条件,不能附期限。

  特别法规定:如果附条件承兑,属于拒绝承兑。

  这里的附条件,附期限是针对行为效力问题而言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