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独生子女的父母该由谁来养?子女抚养权纠纷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17 16:17
人浏览
离婚后孩子的抚育费应如何给付?抚养权是权利还是义务?如何要求增加抚育费?本文主要介绍了离婚父母对养子女的抚养权问题。

重阳节特别策划前言
“养老(yanglao)”这一话题,在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后,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复杂境况。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yanglao)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养老让每一个为人子女的人特别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感到了巨大压力。究竟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这已经不再是单一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从今日开始,本报推出重阳节特别策划——我们的父母谁来养?剖析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
五大养老模式大
PK
养老模式舒适度成本高低便利性安全性
1
居家养老
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衣、食、行等开销全部自理,但无护理费,花费整体不高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可能没有专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点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
2
社区养老
3
养老院
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难保障隐私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齐全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4
高级(产权化)养老社区
自由性高、隐私受保护,有管家照顾,生活较舒适会员制、购买产权房等成本较高社区中硬件、软件配套齐全,较好的便利性服务人员随叫随到,安全性有较高保障
5
异地(候鸟式)养老
自由度高,享受体验度高如果是投奔亲友或居住到当地的老年中心,成本虽高但尚能接受;如果是异地置业型,一次性购房支出压力较重随着各地度假式养老机构的兴起,已经相当便利;自行购房的,也较为便利安全性较差,主要考虑旅途风险,陌生目的地的环境、餐饮风险等
■分析
人口老龄化对本市发展影响重大
人口老龄化对大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使得大多数人都得分担这一养老“成本”:一是使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两个人要养四个甚至更多的老人,30年前的推测现在已变为现实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离巢”,他们的父母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养老考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有自己的养老需求,对养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子女的数量却减少到不能再少,这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有专家认为,目前在老年人和中年人当中存在着养老恐慌。
观念 到养老院养老逐渐被人们认同
“如果还抱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给他们过多的负担。 ”
“养老不能依赖儿女,只能靠自己。 ”在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的一间会议室里,60岁的社区居民白桂琴说。在她看来,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而孩子对他们的意义是精神寄托,“如果还抱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他们有自己的小家庭,不能给他们过多的负担。 ”
白桂琴所说的有滋有味,也包括去照顾周围那些有困难的邻居,这能让她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当然,帮助对象也多是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家庭。
坐在白桂琴对面的56岁的于秀丽就是接受过她帮助的人之一。曾做过乳腺癌手术的于秀丽看上去精神饱满。 2008年,发现自己患病后,于秀丽为了不让正在江苏工作的独子担心,她隐瞒了自己的病情,“现在想起来,我好像挺自私的,孩子不知道,都是邻居照顾我。 ”
手术期间,每天都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邻居去看望她,照顾她,于秀丽第一次有机会吃上“百家饭”,这消融了唯一的孩子不在身边的小小遗憾和一丝凄凉。“我们这一代人想得很开,让孩子给自己养老是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接受到养老院去养老的方式,这也逐渐成为大家认同的一种最合适的养老方式。 ”
白桂琴的想法和30年前的一封公开信不谋而合。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一封公开信,公开信指出:将来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定会不断增加和改善,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养,使老人生活有保障……
从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不仅是时间和观念的问题,还有经济水平问题以及社会所能提供的养老环境问题。
对策 社区启动独生子女家庭互助制度
“这些人对只有一个子女还不在身边的不方便有切身体会,感同身受,所以帮助和自己情况相同的家庭那种细致是发自内心的。 ”
根据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亿达社区的统计数据,在该社区的4800户家庭中,有30%的家庭是老年空巢家庭,在这些空巢家庭中,有40%多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这意味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老人进入“空巢期”。
大连市人口计生委提供的数字显示,1991年,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10年后,市内三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全市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有59.58万对,全市符合生育二胎条件而自愿只生一个孩的育龄夫妇18562对,从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家庭的基数。
该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秀兰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社区通过“独生子女家庭互相关爱制度”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而保证这一制度有效实施的,则是无法用制度来约束的和谐邻里关系。
老人生病住院,社区安排志愿者排班护理。“这就是我们社区的‘独生子女家庭互相关爱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 ”参与病人护理的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确切地说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家庭。“这些人对只有一个子女还不在身边的不方便有切身体会,感同身受,所以帮助和自己情况相同的家庭那种细致是发自内心的。”目前,这些志愿者队伍的主体就是独生子女空巢家庭。调查发现,这些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夫妻双方的年龄很多都是刚刚接近60岁,和七八十岁的老年人相比,他们有能力去当志愿者,以实现“助人者自助”。
问题 过高期望造成极度失望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导致空巢期提前。 ”
在亿达社区的心理指导中心,国家心理咨询师黄鹤证实,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出现的心理问题比较多。“一般传统的家庭关系要经历恋爱、生育、抚育孩子成长、空巢、老年等五个阶段,但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现在很多孩子上大学寄宿或者出国,导致空巢期提前。 ”
黄鹤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最主要也是被文化所崇尚的养老方式,父母认定孩子对自己的老年生活负有义不容辞的抚养义务;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他们对儿女的过高期望造成了空巢时的极度失望。特别在一些父母和子女沟通频繁、互动较多的家庭,孩子的离开不仅使生活的重心发生转移,而且让家庭突然失去快乐、祥和的氛围,父母无所适从。“在家有保姆、出门有车子、老死不相往来”似乎已经成了中高档封闭小区的邻里关系写照,但“独生子女家庭互相关爱制度”在这里被高度认可,其实也反映了独生子女空巢家庭对自己老年生活状态的思考。[page]
统计 大连60岁以上老人超百万
大连市早在1987年,就先于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
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晚年从子女那里得到的支撑和支持会少,一旦唯一的儿女“不孝”,晚年就会面临最大的赡养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在“421”结构的家庭模式中,不但对子女提出更高的经济要求,还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大连市民政局公布,大连市早在1987年,就先于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1.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4%。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74.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94%;90周岁至99周岁高龄人口达2.4万人,百岁老人442人,居全省首位。本市老龄化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和“未富先老”等突出特点,老龄事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首席记者辛敏娟 记者齐芳芳



离婚案件中,双方争论最大的就是子女抚养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子女抚养权?子女抚养栏目为您介绍了子女抚养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对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子女抚养权一直是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争论的焦点,子女抚养栏目介绍了子女抚养常见法律纠纷,另外还有离婚程序和离婚赔偿问题的介绍。"[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