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04 07:25
人浏览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的广泛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自治内容:!

  第一,赋予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由。

  当事人有权依法从事某种民事活动和不从事某种民事活动。

  当事人有权选择其行为的内容和相对人。

  民事主体有权选择其行为的方式、有权选择补救方式。

  第二,允许当事人通过法律行为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

  允许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法律关系时,通过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

  第三,确立了先下机关干预与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

  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就不得对其进行干预。行政机关也不得限制和干预民事主体依据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