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克隆"手机卡能窃听通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20 22:41
人浏览

  这是骗人把戏,记者调查发现,“克隆”手机卡窃听在技术上不具可行性

  “你想知道妻子(老公)、领导或生意伙伴的通话、短信和地理位置吗?我公司最新科技,一切尽在你掌控中:1860×××2393王经理。”近来频频有市民致电本报热线968820反映,他们接到了此类“手机窃听”的广告短信。广告的宣传噱头如出一辙:只要提供一个手机号,他们就能复制出一张SIM卡,让你实时“监控”号码主人。有的市民很担心:“真有这样的技术吗?那也太可怕了,叫我们怎么放心用手机?”更多的则认定是骗局:“太可恶了,一定要曝光!”

  手机窃听,真的这么容易?经调查,所谓的“克隆”手机卡窃听,在技术上根本不具可行性,这些四处发布的小广告,都是骗钱把戏。

  忽悠 提供一个号码 便能复制芯片

  记者昨天佯装买家,联系了文章开头的“王经理”。

  记:“可以提供手机窃听吗?”

  王:“对啊。你把号码给我们就行。”

  记:“是什么原理啊?”

  王:“我们可以复制一张一模一样的SIM卡,你把这张卡装到手机上,这个号码接收到的电话和短信,你也都能收到。”

  记:“复制一张多少钱?”

  王:“一千八,我们做好后会通知你,你把钱打过来,我们会派人给你送过去。”

  设套 不能当面“验货” 必须银行汇款

  先汇款,后送货,这是骗局的惯常模式。记者继续与对方周旋。

  记:“可以当面交易吗,我想现场试一下。”

  王:“这个不用,我们做好后会用你给的号码挂电话给你,你可以马上确认。”

  记:“最好还是能看到实物,你们在哪,我过去拿吧,钱直接给你也方便。”

  王:“你知道,我们做这个是违法的,绝对不能现金交易。”

  记:“可你总要让我放心吧。”

  王:“那我真的只能做到这样。这么跟你说,如果你是公安或者记者,当面交易,就等于被你抓现行了,什么证据都有了。只是叫人送过去的话,到时候可以说是在人才市场被人雇的,收个跑腿费,也不知道送的什么东西,不管你是公安还是记者,都拿我没办法,知道吧。这个我们必须要小心,你应该也理解吧。”

  记者最后与“王经理”谈定,当天汇款“拿货”。提供给他“复制”的,是记者的另一个备用号码。[page]

  威胁 交易遭拒绝 威胁要“告发”

  两个多小时后,“王经理”便打来电话:“卡已经做好了,我让技术员给你打个电话,你看看是不是那个号码。”马上有一个电话打来,手机上显示的是记者的备用号码,接听后,果然是对方的“技术人员”。“你确定了的话,就把钱汇过来吧。”对方很快发来了一个户名为陈玉全的建行卡号。之后的两个小时里,“王经理”三次来电催款,以下是记者和他的最后一次对话:

  王:“东西你要不要啊,钱要尽快打过来。”

  记:“是这样,我帮一个朋友弄的,现在他还是不放心。说实话你们弄一个网络模拟电话,什么号码都能模拟,对不对,所以单凭你们一个电话,他没办法汇款。”

  王(语气明显变坏):“那你这个朋友什么意思,他想怎么样?你把他电话给我,我直接问他。”

  记:“他不愿出面才会叫我的吗,怀疑他老婆在外面有人啦。现在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让他放心汇款就好。”

  王:“你不能这个样子,现在做好了再来跟我说,不要就不要,你耍我是不是。”

  记:“那你这卡不卖了?”

  王:“不是我卖不卖,你不能这样,跟你那朋友说,叫他等着吧。”

  记:“你要打电话给他老婆是吧?”

  王:“反正让他看着办吧,他老婆马上会知道的,我再给他一个小时。”

  提醒 央视曝光手机“间谍软件”

  对手机进行远程窃听,这样的技术并不是没有,央视今年8月就曾对手机窃听现象进行过报道。不过报道涉及的是一种间谍软件,其进入手机的方式类似电脑感染病毒,手机通过上网或者点开相关彩信,就可能使间谍软件潜伏其中。

  病毒专家提醒,防范间谍软件,可下载一些杀毒或防火墙类软件来进行自身检测,同时在公共场所最好关闭蓝牙设备,避免被病毒侵入。此外,用户要保护好自己的手机,特别是在维修或外借的时候,避免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被别人安装上这类监听软件,另外对于一些来路不明的彩信要直接删掉,不要阅读。

  【业界说法】 尚未出现“克隆卡” 窃听手段

  这种通过复制SIM卡进行窃听的技术是否存在?记者联系了移动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明确否认:“芯片不可能复制,这些广告都是骗钱的。”[page]

  记者又采访了从事手机加密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他们也都表示没见过。“病毒式的窃听软件是有出现,不过这种所谓的‘克隆卡’窃听,目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SIM卡都采用了极其复杂的IC芯片加密手段,要“克隆”的话,必须将原卡里一些在网上认证用的鉴权信息解密后再完全复制过去,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给他几天时间都做不到,几个小时的话,毫无疑问是骗局了。”

  【链接】 非法使用窃听器可判2年

  《刑法》第283条、第284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非法使用窃听器材侵害他人隐私、名誉权的,依照《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须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陈炜明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