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见义勇为:道德与法律的尴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21 04:17
人浏览

  在一个“后英雄”年代,见义勇为的事迹总是稀少而珍贵,因为,“陌生人社会”无法对成员做过多道德苛求,它在法律上同样会带来尴尬。独立评论人何志辉在其博客中写道:

  事实上,多少英雄在一朝义举之后,换来的是终生个人生活的遗憾。英雄或英雄家庭为此支付的这些代价,远非单纯靠对方的“感恩”所能弥补。对方的感恩与政府的精神奖励一样,仅仅是一种象征意义的补偿、心理层面的慰藉。它与道德有着太多的关联,即感恩的程度和力度往往与对方的道德觉悟有关。

  在对方拒绝感恩的情况下,法律的出场是相当局促不安、捉襟见肘的———充其量我们在法律上可以把见义勇为当作一种民法上的“无因管理”,要求获益人支付必要的管理费用。而这笔费用无论如何又不可能全部摊派到对方身上———这责任说小就小,说大就非常之大了,获得救助的一方在具体的现实利益衡量中,往往都会进行一番盘算再决定是否感恩。这样一来,感恩就完全成为仅仅诉诸道德觉悟的事情,而非法律层面的事情。英雄及其家属为此付出的一切,得不到合理的应有回报或补偿,也就自然成为道德上的难题和法律上的尴尬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