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债权转让书范本2022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10-19 16:47
人浏览

  对于债权转让要符合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对于转让债权的当事人来讲,在进行债权转让的时候要了解具体的流程,双方要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来达成一致,那么债权转让书范本2022怎么写?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一、债权转让书范本2022

  债权转让协议

  甲方(债权出让人):

  乙方(债权受让人):

  甲方和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以资信守:

  一、截至本协议签署日前,债务人拖欠甲方款共计元未还(相关债权凭证附后)。

  二、现甲方将以上债权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受让。

  三、陈述、保证和承诺

  1、甲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实施本协议项下的债权转让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转让的债权系合法、有效的债权。

  2、乙方承诺并保证:

  (1)其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有权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其受让本协议项下的债权已经获得其内部相关权力机构的授权或批准。

  四、转让价款

  乙方确认,其因受让债权而需按照本条约定向甲方支付的转让价款为人民币元(小写:)。

  五、乙方承诺对甲方提供的所有债权文书,包括但不限于债权凭证、合同、转让协议等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等副本资料等承担保密义务。

  六、甲方承担该债权转让通知的义务。

  七、违约责任

  甲方应保证其向乙方所提供的与该转让债权有关的任何文件和资料为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不存在误导、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等情形,如因甲方违反上述承诺导致乙方遭受损失的,甲方应负赔偿责任。

  八、其他规定

  1、上述债权存在担保的,甲方应保证该担保不存在瑕疵,即包括但不限于担保合法有效、担保物存在、可实现担保权等。

  2、对本协议所作的任何修改及补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各方合法授权代表签署。

  3、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乙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4、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共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各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地址:地址: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二〇一五年月日二〇一五年月日

  二、债权该怎么转让才合法

  1、债权转让方式分为:自由转让、同意转让、通知转让等方式,合同采用通知转让。

  作为债权人当要转让其债权时,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债务人同意,只需要通知债务人。

  2、转让的步骤:

  第一步:与受让人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第二步:书面通知债务人,并告知债务人新的债权人的基本信息,以便债务人履行其义务;

  第三步:让与人退出合同,不再享有合同约定的收回本金利息的权利;

  第四步:新的受让人加入合同,替代让与人收取借款本金及利息;

  第五步:债务人享有的对让与人的权利,依然可以向新的受让人主张。

  三、债权转让的前提

  1、必须有有效存在的债权,且债权转让不改变债权的内容。债权的有效存在,是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

  2、被让与的债权须具有可让与性。依据《民法典》第79条规定,以下三类债权不得转让:

  (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合同债权。包括:基于个人信任关系而发生的债权。如雇佣、委托、租赁等合同所生债权;专为特定债权人利益而存在的债权。例如专向特定人讲授外语的合同债权;不作为债权。例如,竞业禁止约定;属于从权利的债权。例如保证债权不得单独让与。但从权利可与主权利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可以转让。例如已经产生的利息债权可以与本金债权相分离而单独让与。

  (2)、按照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特别约定禁止相对方转让债权的内容,该约定同其他条款一样,作为合同的内容,当然具有法律效力,因而此种债权不具有可让与性。

  (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何种债权禁止让与,所以,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是指合同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中关于债权禁止让与的规定。

  3、让与人与受让人须就债权的转让达成协议,并且不得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4、债权的让与须通知债务人。《民法典》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转让通知是债权转让的一个必备条件。因为没有通知,原合同对方当事人无法知道转让人对合同权利义务进行转让。转让通知应送达对方当事人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关于债权转让书范本2022的相关介绍,对于债权转让我们要了解相关的细节,债权的让与要通知债务人,同时也要了解相关的制度和政策,避免日后发生一些经济上的纠纷,对此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咨询一下法律快车的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