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代理人程序是怎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9 13:27
人浏览

  做什么事都会有相关的程序,我国法律体系庞大,规定详细,对于每一件事的程序都有相关的规定。所以遵守法律规定的相关程序是十分重要的,不遵守法律的规定的话,就是违法行为。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民事诉讼代理人程序是怎样的

  一、民事诉讼代理人程序是怎样的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

  二、委托诉讼代理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我国的委托诉讼代理人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因此,我国实际上采用的是后一种立法模式。但根据《民诉意见》第68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可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以及人民法院认为不宜作诉讼代理人的人,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此外在我国,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1~2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如果当事人委托两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应在授权委托书中载明各自的代理事项和代理权限。

  三、民事诉讼代理人的条件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民事诉讼代理人程序是怎样的相关内容。民事诉讼是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情。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熟悉法律的,那些对法律不是很熟悉的人,当然可以请律师当自己的民事诉讼代理人,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