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要结合国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21 15:03
人浏览

  “我们那里群众上访现象还比较多。”身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的全国人大代表杜崇烟并不忌讳在记者面前露“家丑”。而且此次来京参加人大会前,他还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准备就“解决弱势群体打官司难问题”提出建议。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群众上访?群众为什么要上访?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去年底杜崇烟在当地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70%的属于涉法涉诉上访,其中对民事诉讼结果不服的个体上访占了大多数。如果没有冤屈,是没有人会上访的。什么环节有问题呢?”杜崇烟带着这个疑问到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司法机关认为,很多上访群众对民事判决不服是因为输了官司,而输官司又主要是因为缺乏证据,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拿不出证据,再有理也得输官司。这个说法让非法律专业出身的杜崇烟有点不解:现在老百姓打官司能请得起律师的没几个,缺少法律知识又得不到法律援助,他们往往不知道取证也没有能力取证,难道法律就真的如此“无情”?

  杜崇烟对记者说:“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据说这也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但我认为这一条在中国适用必须适应中国的国情。”修改民事诉讼法的举证原则是杜崇烟建议的第一条。杜崇烟强调的理由是:“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这条在西方通行的民事诉讼原则是以其充分的律师资源和完善的法律援助体系为基础的,打官司请律师在国外很普遍,即使请不起律师一般也能得到免费的法律援助,但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现在还办不到。”

  据统计,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14万人左右,平均每9000多人才有一名律师,而美国是每200多人就拥有一名律师。杜崇烟认为,当老百姓不能得到律师服务和法律援助的时候,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就不能一概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强调法院主动的调查取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杜崇烟建议,将此条中“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改为“人民法院必须调查收集”,通过强化法院调查取证的责任来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同时,我国目前法律援助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法律援助受援层面很窄,大量困难群众得不到援助。杜崇烟说,法律援助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打官司提供有效帮助”。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法律援助事业,把总理报告的要求落到实处。

  检察日报·尚晓宇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