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研究初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09 02:36
人浏览

  [摘要]: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不仅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商法, 国际贸易等涉外专业也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国际商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是当代中国加入WTO 后对涉外法律经贸人才的需要。国际商法即要学习法律知识, 又同时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 国际商法教学的两重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的难度, 需要对此进行一些教学研究分析。

  [关键词]:国际商法,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国际商法主要是面向高校法学院系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法律英语论文与原著的能力, 并掌握一些法律英语翻译技巧,达到既懂法律又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中国社会对于具有较高素质的, 既懂法律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增。在同国外同行进行法律业务交流、跨国经商、投资、贸易、司法合作等方面均需要有这样的专业人员。

  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能力, 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语言来理解国际商法专业知识和进行专业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使用外语进行国际商法专业知识和信息交流的目的。国际商法课程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 获取国际商法专业知识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 实践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国际商法学科知识进行双语教学。

  一位专业外语能力很强的法律工作者, 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得最新的信息, 包括国际法领域的最新发展时势动态和信息、国际经济法领域的最新合作与进展、国际科技法律领域的最新创新和最前沿的法律问题, 能够直接访问外国的法律文献和资料库, 从世界各国的网络图书资料中心收集法律专业的最新信息, 并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 从而直接或者间接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这将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 双语教学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法律本科专业学生在大一学期与大二学期两年学习中接受国家大学英语普通教育, 已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 甚至一些学生达到了英语四级与六级水平, 可更进一步接受专业英语教育; 且在大学两年法学专业教学中, 重要的法学专业必修课程如国际经济法等基本已学习结束, 学生基本了解法学专业相关内容, 如宪法、民法学、经济法、商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知识。法律本科专业学生在英语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方面已打好相应的知识基础, 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更深入的专业法律英语国际双语课程教育。国际商法双语课程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法律英语论文与原著书籍等的能力, 并掌握一些法律英语翻译技巧, 达到既懂法律又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国际商事法律的基本知识, 为今后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签订涉外经济合同和处理涉外经济争议打下基础。因此, 国际商法的教学内容有国际性,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商法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 决定了其进行英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实施双语教学, 老师就要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学,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重点。因此, 我们必须特别注重青年老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课程教材的改革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中国教师自己编写双语教材, 完全可以在教材中同时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文字, 使其原来的中文基础首先与新的教材中的中文内容挂钩, 通过中文内容再与英文内容挂钩, 然后再深入到新的用英文表述的专业知识之中。

  一、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结合教材每一章节或重点法律制度分析相应的法律概念与英文案例, 一方面通过案例使学生更透彻理解理论知识, 增强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英文教学使学生提高法律专业英语水平, 为将来查阅英文资料进行研究打下基础。

  教材遵循大陆法系国家教学和研究的习惯, 对国际商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总结, 并侧重英美法律中商事法律的介绍。内容主要涉及国际商法的渊源、合同法、国际货物销售法、产品责任法、代理法、商事组织法、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法和流通票据法等, 以达到使读者掌握有关国际商法的基本知识, 增加法律观念, 为从事涉外经济贸易工作和处理涉外经济争议而打下良好的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基础的目的。课堂教学还有英文教学案例, 涉及国际商法的三个核心领域, 即公司法、合同法和货物买卖法。

  《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英文) 》是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主编, 由教育部审定推荐的双语教学用书, 选编了350 多个“原汁原味”的英文案例, 涉及了国际商法的三个核心领域, 即公司法、合同法和货物买卖法。这些案例或是公认的权威案例,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此教材的编写目的, 一方面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领会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 另一方面, 使学生掌握国际公约的精髓, 并掌握法律英语的阅读和英语法律术语的表述。英文案例教学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 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领会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 另一方面, 使学生掌握法律英语的阅读和英语法律术语的表述。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双语教学方式, 向学生们介绍这类专业术语相关的中文翻译时, 需要把英文的原文及其在英语中的含义传授给学生, 并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课外的科研,在充分理解英语术语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中文翻译。这样通过双语教学, 不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英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 还通过鼓励同学们课外进行科研, 通过查资料、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 逐步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双语教学的重点是建立在英语教学成果鉴定的基础上, 并提高运用的层次, 是英语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延伸与发展, 是运用英语工具传授学科知识的新途径。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 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则有赖于两者的完美结合。

  三、课程教学实验计划

  1.用中文讲述国际商法的各项理论学说和具体法律制度,使学生对基础理论有充分的了解。2.结合教材每一章节或重点法律制度, 相应的英文案例, 一方面通过案例使学生更透彻理解理论知识, 增强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英文教学使学生提高法律专业英语水平, 为将来查阅英文资料进行研究打下基础。3.通过阅读和研究由英美法院作出的判决是学生了解国际商事法律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途径, 这些案例接近实践, 直接反映了英美法院对待各种商事法律问题的态度。借助每个案例的背景情况, 学生才能更充分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的含义,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法律专业英语水平。

  四、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之处

  首先, 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 而不只是仅仅用英语进行教学。其次, 双语教学是用汉语和外语( 主要是英语) 两种语言进行交替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再次, 双语传授给学生的不是英语, 而是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最后,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以采取两种文字。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双语教学方式, 向学生们介绍这类专业术语相关的中文翻译时, 需要把英文的原文及其在英语中的含义传授给学生, 并希望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课外的科研, 在充分理解英语术语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中文翻译。这样通过双语教学, 不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英文中的相关专业术语和概念, 还通过鼓励同学们课外进行科研, 通过查资料、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和文献, 逐步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参考文献]

  [1]国际商法论丛( 1—6 卷) [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沈四宝主编。 国际商法[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3]余劲松主编。国际经济法[M].武法大学出版社,2002.

  [4]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刘笋主编。国际货物买卖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案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7]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教学案例( 英文) [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8]肖云南,向嫣红主编。国际商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张平主编。国际商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