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个"真"字成"抢手货" "笔会"开到拍卖现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03 20:17
人浏览

 眼下正值艺术品“秋拍”高峰,许多收藏爱好者纷纷“赶场子”,奔走于各类艺术品拍卖会,看预展,做“功课”,生怕吃进“假画”。而嘉瑞拍卖公司即将举行的一场书画拍卖会却与众不同,这场拍卖会在预展期间居然把一批书画家请到现场举办“笔会”。这引起了不少人好奇,书画“笔会”为何开到拍卖现场?    讲起来,“笔会”是近来书画市场上的一个“热点”,无论是本市的云洲古玩城、中福古玩城和静安古玩城,还是一些画廊如一青画廊等,每逢节假日或周末,总会邀请一些中青年书画家举办“笔会”。而这些“笔会”因为能让收藏者与书画家“零距离”接触,也吸引了不少收藏者前来购买书画作品。几位著名书法家如高式熊、刘小晴等来到现场,往往会造成收藏者排起长队,书写者“欲罢不能”的局面。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几乎小拍周周有,大拍有春秋(指春秋两季大拍)的书画拍卖会,广大藏家和投资者的热情好像有所降温,市场呈现疲软的态势。出现这种反差的原因,专家们认为是艺术品拍卖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真伪混淆、良莠不齐的现状,加之拍卖法规定拍卖企业对所拍拍品真伪瑕疵可以不承担责任,收藏者拍到赝品往往只能自认“倒霉”。这一切困扰着收藏者,使之望而却步。    针对这一现状,嘉瑞拍卖有限公司别出心裁地把书画家的现场笔会办到了拍卖会预展现场,这样就使得收藏家和投资人与书画家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主办者并不否认其中有“秀一把”成分,但更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能让收藏者真正了解他们精选拍品,“全场保真”的良苦用心。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以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的作品为主,与作者本人直接对话,从他们手中征得拍品;2.争取一批资深收藏家的支持,从他们手中征得一些传承有序,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开门见山的拍品;3.制订的保真措施也斩钉截铁:全场拍品30日内如作者本人和两名具有书画鉴定资质的专家提出异议的,全额包退。    想当年,“笔会画”曾被视为“应酬作品”而无人问津,如今却因为一个“真”字成为“抢手货”。这一现象,值得拍卖者和收藏者深思。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