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银行资金遭遇同业套利尴尬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17 14:12
人浏览

  流动性充裕的银行体系资金,正在遭遇同业套利和被动配置的双重尴尬。

  5月12日,国开行150亿元的浮息债招标,最终中标利率为2.8%,仅比一年期存款利率(2.25%)高55个基点,低于国开行4月22日发行的7年期浮息债60个基点的利差,认购倍数则达到惊人的5.43倍,并在招标结束后追加发行了50亿元。

  “这都是钱多惹得祸,流动性太充裕,银行只有被动配置债券资产。在信贷增速放缓后,银行的压力更大。”东莞银行的一位交易员认为,今年以来无论大银行小银行,多少都有这种压力。

  同业套利

  事实上由于充裕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今年以来持续走低,诸多银行交易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首先遭遇的是同业套利的难言之隐。

  以5月14日上午数据为例,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1年期为1.8525%,比1年期贷款利率已经少40个基点。自2009年元旦开始,1年期拆借利率就从2.25%左右一路狂跌到1.85%左右的水平。

  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投行部谢磊磊告诉记者,一家银行从其他银行拆借一年期资金,然后再存放同业,就可以实现无风险的套利,这确实是银行今年资金业务的一大来源,不过他认为,后期两个利率(拆借利率和存款利率)应该会趋于一致,套利空间消失。

  以工商银行一季度的数据为例,同业资产增加6190亿元,比年初增长1.9倍,比重比年初上升5.4个百分点至8.8%;同业负债余额增加了2850亿元,大幅增长了44%。

  “表面看资产比较多,但拆借利率不断走低,其实多是亏损,拆多少亏多少,这也成为今年银行息差收入下降的重要因素。”一家城商行的交易员告诉记者,今年银行的资金业务,主要就是在同业套利和债券投资两种方式。

  记者了解到,多家大型银行的管理层在相关内部会议上反映一季度NIM(净息差)的下降幅度超过预期,非贷款生息资产增长(主要是资金业务)明显超过贷款。不过,由于贷款规模需要,目前各家银行都有主动负债的需求,同时生息资产的规模增速也超预期,今年一季度套利行为并没有在银行间遭遇集体抵制。

  在信贷规模放缓后,拆出方重新考虑其中的损益的可能性也更大。富滇银行交易员唐定告诉记者,相比债券回购等交易形式,拆借的信用风险毕竟较大,今年以来,拆借的规模已经在逐步缩小。

  债券投资

  在贷款业务外,与可能带来负收益的同业拆借相比,债券投资成为今年银行业资金业务的大头。

  上述东莞银行交易员告诉记者,银行债券投资和信贷投放一般是负相关的关系,今年由于流动性太充裕,一季度基本上呈现的是贷款和债券投资双重增长的局面。

  不过,该交易员告诉记者,减持债券的银行应该也较多,由于去年债券价格一路上扬,多家银行的债券投资规模都达到顶峰,今年以来价格的持续疲软,则导致不少银行也纷纷减持债券兑现浮盈。

  一季度,工商银行债券投资余额比重下降了3.8%,建设银行债券投资余额则减少了1200亿元左右,并且将投资品种转向买入返售这样的短期生息产品中,比如建行的买入返售资产一季度就环比增加了6395亿元。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随着信贷增速回落,债券投资的被动配置则会逐步增强,即使是如前述国开行如此低的浮息债。4月份,全国性商业银行新增债券托管量3612亿元,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新增债券托管量分别达到332亿元和136亿元,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新增托管量则较小,分别为49亿元和21亿元。

  对于具体结构,前述东莞银行交易员告诉记者,如果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出现明显好转迹象,加息预期也会重现,为了减少债券的投资风险,机构一般会减少中长期的债权投资品种,而多配置短期的品种,寻找交易性的机会。“国开行的浮息债遭遇如此追捧,只能说银行的被动配置压力太大了,是不正常的情况。”

  不过,如果未来实体经济逐步回暖,企业存款等会逐步减少,银行体系的债权投资压力将会降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4月30日发布的《一季度债券市场分析报告》预计,二季度可用于债市投资的资金面较一季度会有所下降,但仍会较为宽裕。

  谢磊磊认为,除了拆借和债券投资外,虽然收益率并不是很高,但银行今年还可以投资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规避前两类配置可能产生的风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