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票据电子化 背景及现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18 19:47
人浏览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提高,票据电子化程度逐步发展,电子票据应运而生。2005年3月25日我国首张电子票据在招商银行 (600036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成功签发,这标志着电子票据正式进入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电子票据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结算工具,与传统纸质票据相比,其优势比较明显,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便利性,对于杜绝伪造、变造票据,降低企业结算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4年5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了《电子签名法》,为电子票据的实际操作奠定了法律基础。然而在相应的《票据法》中我们却未找到与之相应的条款,着实令人感到遗憾。为了推进票据电子化的发展,相应的法规政策的跟进不容忽视。  票据电子化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我国的票据业务始于上世纪80年代,票据是一种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工具。长期以来我国使用的都是纸质化的票据。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纸质票据的弊端愈显突出,如容易遗失和伪造,假票、克隆票的泛滥等。因此电子化票据呼之欲出。  在2005年至2006年间,家电、钢铁等行业的核心企业,提出了基于便捷流通和集团资金管理目的的票据电子化需求。一些商业银行积极响应,推出了满足企业需求的电子票据业务。随后的两年间,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崛起,基于市场巨大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电子票据业务。  近些年来,我国票据市场迅猛发展。2006至2008年间,票据签发的总笔数分别为119111万笔、97842万笔、88226万笔,占非现金支付工具(票据、银行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的比例分别为9.23%、6.33%、4.81%;票据签发的总金额分别为2245983亿元、2363228亿元、2512255亿元,占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比例分别为47.85%、39.86%、39.69%。票据签发业务量具有笔数占比小、金额占比大的特点。  尽管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票据业务处理手段的落后,缺乏统一高效的等级、托管、交易平台,使得票据市场受到纸质票据制约,票据发行、转让等难以实现电子化,不仅交易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风险。  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有四类: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其中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已经在近几年间不同程度的实现了电子化。但是商业汇票的电子化程度较低,目前仍然较多的使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虽然招商、民生、中信、北京等银行早就开办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但是由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业务量较小。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应运而生  这些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全国商业汇票累计签发金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7%;累计贴现13.5亿元,同比增长33.6%;累计办理再贴现109.7亿元。  同时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票据融资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因此商业汇票作为重要的支付和融资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于效率、风险、成本等因素考虑,传统的纸质商业汇票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商业汇票电子化需求越来越迫切。  针对这样的情况,2008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作出了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决策,以满足境内商品及劳务服务、金融市场交易等各类交易对安全高效电子商业汇票支付结算与融资服务的需要。200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布置2009年支付结算工作任务时表示,确保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年内顺利上线。同时并有消息称,由央行牵头的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可能将于今年9月底上线运行。  此次央行将要推出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主要包括票据信息登记、存储;转[FS:PAGE]发电子商业汇票信息;更新电子商业汇票信息;电子商业汇票结算信息转发;电子商业汇票资金清算;信息服务;商业汇票报价和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八项业务。其功能主要为身份认证管理、数据信息交换、登记存储、统计检测、业务计费等。在市场参与成员上,除了商业银行,还将考虑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支付结算司关于财务公司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将财务公司以直连方式接入全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  电子商业票据系统的推出极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业汇票的发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