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拼音商标审查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2-02-22 15:58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商标,也知道商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的关键性,但是商标是需要申请的,这样才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有些时候在申请商标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拼音的方式,而商标在审查的时候也会符合相关的原则。下面请法律快车小编介绍下拼音商标审查原则

  一、拼音商标审查原则

  一般关于“拼音”商标审查,会有以下两种常见情形:两个商标均含有汉字与拼音,汉字不近似,即使拼音完全相同,也不会被判定为近似商标。在商标审查过程中,会将汉字、拼音分开审查,理论上必须二者都没有近似的才会通过,但是实际在认定的时候,拼音一般只被看做汉字的读音解释,只要汉字部分不近似就行。例如:商标“娃娃wawa”与商标“哇哇wawa”,虽然两商标的拼音部分完全相同,均为“wawa”。

  但是由于两商标中的汉字“娃娃”与“哇哇”不构成近似,所以,两商标不会判定为近似商标。而在商标汉字不近似的情况下,商标拼音完全相同通常不会判定为近似商标。所以,在商标汉字不近似的情况下,商标拼音部分近似更加不会被判定为近似商标。

  二、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商标注册原则是指对商标注册申请人受理并最终确认商标权归属的行为依据和法律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注册原则分为:申请在先原则、自愿注册原则。商标注册的基本原则一共四项: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原则;申请在先原则;申请单一性原则和优先权原则。

  (一)申请在先原则

  申请在先原则又称注册在先原则,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申请在先的商标,其申请人可获得商标专用权,在后的商标注册申请予以驳回。如果是同一天申请,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同日使用或均未使用的,申请人之间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各申请人抽签决定。

  我国商标法在坚持申请在先原则的同时,还强调使用在先的正当性,防止不正当的抢注行为。商标法第31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二)自愿注册原则

  自愿注册原则是指商标使用人是否申请商标注册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在自愿注册原则下,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专用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注册的商标,可以在生产服务中使用,但其使用人不享有专用权,无权禁止他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但驰名商标除外。

  (三)强制注册原则

  实行自愿注册原则的同时,我国规定了在极少数商品上使用的商标实行强制注册原则,作为对自愿注册原则的补充。目前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只有烟草制品,包括卷烟、雪茄烟和有包装的烟丝。使用未注册商标的烟草制品,禁止生产和销售。

  (四)使用在先原则

  在使用申请在先原则无法判定的情况下采用使用在先原则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此原则在遇到与商标权类似的其他知识产权的权利(如:专利权、著作权)相冲突时,往往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

  (五)商标分开注册原则

  商标分开注册原则主要是指组合商标中的中文、英文、拼音、图形等元素单独进行申请原则。这主要是由中国商标总局的注册审核原则决定的。国家实行的是商标的各类元素分开单独审查的原则,也就是中文、英文、拼音、图形等分别审查,其中任意一部分审核不通过将整个商标退回重新递交申请。

  三、商标审核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申请人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注册商标的主体资格和申请人申请商标所指定保护的商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二)外国申请人是否委托了我国指定的商标代理组织。国内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其委托书是否符合要求。

  (三)申请书填写是否符合规定。包括申请人的名义与印章、营业执照是否一致;申请人的地址是否准确;申请人指定的商品或服务填写是否规范、具体,分类是否准确。

  (四)商标及商标图样的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五)应交送的证明文件是否完备,规费是否缴纳。

  (六)审查一份申请是否只申报了一个商标。

  (七)审查商标的申请日期,编定申请号,《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商标注册的申请日期,以商标局收到的申请书件的日期为准。通过审查认为申请手续齐备并按照规定填写申请书件的,编定申请号,发给《受理通知书》。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针对拼音商标审查原则的介绍,通过上文介绍我们可以知道拼音商标在审查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很多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没有达到的话,那么就会出现申请失败的情况,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商标的申请。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向法律快车的在线律师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