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六十万薯农受益反倾销胜诉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0 03:14
人浏览

备受国际业界广泛关注的我国首例对欧盟涉农产品反倾销案尘埃落定,日前商务部发布公告,终裁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决定自2007年2月6日起,进口经营者应依据最终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倾销幅度(17%—35%不等)向我国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
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庆峰介绍,这将对我国马铃薯淀粉业排除国际不公平竞争干扰,恢复蓬勃发展生机,进入良性发展时期,提供有力保障,其中首先受益的是我国12个省区的6000万马铃薯种植农民。
马铃薯淀粉是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由多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造纸、纺织、饲料、发酵、铸造、建材等工业领域。我国马铃薯产区主要分布在“三北”“西南”老少边穷地区。
马铃薯淀粉反倾销案于2006年2月6日立案,经过初步调查,商务部于2006年8月18日发布初裁公告,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存在倾销行为,并且由此对中国的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根据各企业的倾销幅度征收35%至57.1%的保证金,并决定对该产品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周庆峰介绍,仅初裁决发布的四个月,全国马铃薯产业就焕发出蓬勃生机。农业方面,各产区马铃薯销售价格普遍回升,每吨价格100元至140元,薯农收入提高了20%以上,实现了产销两旺。在加工方面,各地企业开工率较2005年增加30%至40%。产品销售价格比上年有较大回升。
周庆峰说:“2007年,马铃薯收购价将会提高,这会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度增加。”
2005年10月,欧盟进口我国的马铃薯淀粉突然大幅度降价,马铃薯淀粉到岸价从550美元/吨猛降到了360美元/吨,进口数量猛增到7.5万吨,比上年增加了3倍。2005年12月29日,国内马铃薯淀粉行业17家主要生产企业正式向商务部提出对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开展反倾销调查的申请。

时间:2007-2-26
记者:王宇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