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质量门”频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24 16:32
人浏览

  生意社11月17日讯 近来,温州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以周年庆等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可温州市工商局消保处公布的服装监测结果却让人心惊:在时代广场、开太百货等知名百货商场以及人民路专营店等销售的77种知名品牌服装中,抽检合格率仅为51.2%。

  工商抽检77种服装合格率仅过半

  此次工商部门随机选择了时代广场、开太百货、华侨国际名品广场等大型商场以及人民路专营店、府前街专营店,抽检了78批次、27家企业经销的77种知名品牌服装。时代广场、开太百货等大商场,都是温州炙手可热的消费场所。与此对照的是,此次工商抽检的服装产品中,合格的为40批次,不合格的为38批次,合格率仅51.2%。

  据抽检报告显示,色牢度、纤维含量、纰裂程度、pH值和甲醛含量等不合格,是主要的质量问题。温州市工商局消保处提供的“黑名单”显示,时代广场销售的ELLEHOMME短袖T恤是甲醛含量不合格、Boss-sunwen男装上衣是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开太百货销售的odbo中长背心是耐水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茱茱针织衫是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不合格。

  问题服装为何屡禁不止

  很多时候,消费者非常单纯,他们总是相信“知名品牌讲诚信、有保障”,相信“高价总会保证高质”,所以“明知道很贵也咬牙买下”。但是,事实总是那么残酷,一次次的抽检结果告诉我们,名牌服装也不靠谱。

  虽然与食品安全比起来,服装安全的重要程度似乎要轻一些,毕竟不是入口直接可以产生状况的。但是要知道,服装几乎时时刻刻“亲密接触”着我们的身体,这种侵害照样严重危及健康。据专业人士介绍,消费者穿了甲醛含量超标的服装后,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会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等病症;服装PH值不合格会引起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色牢度差的产品碰到雨水、汗水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其中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可分解芳香胺来自服装中的偶氮染料,这种染料在特殊条件下可分解产生20种致癌芳香胺。

  中国是纺织大国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为什么纺织大国的人们穿不上放心、合格的衣服呢?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质量问题都不能保证,那又何谈品牌,何谈强国呢?再说,消费者就是广大生产厂家的客户,是上帝,是衣食父母,厂家对消费者应该有着责任,但是质量的频频不合格说明了什么?厂家对自身的追求到底是什么?

  对于服装质量不合格问题,从事服装贸易生意多年的何强并不感到意外。他透露,专柜所售服装有正版和仿版之分。所谓正版,是指从正规渠道进来的服装;而仿版则是他们公司私下仿造的,公司每进一批货后,试销一段时间,选择当中的基本款式不大会过时、样式简洁、销量相对较大的服装进行仿制。据了解,整个仿制过程是按一般服装加工过程进行的。先买来与正版相似的布料,再打样加工。同时,把商标样板打好,商标做出,吊牌也照此处理。仿制不同于伪劣,选用的面料与正版的相差不大,面料上的差异若不是专业人士是察觉不出来的,惟一有可能出现的就是布料的褪色问题。

  另外,为了降低成本,赚取更多利润,有的经销商便大量进仿版货,一件标价七八百元的衣服,成本可能七八十元而已。而为了通过各种检查,经销商手中会有少量从正规渠道进的货,这样可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和识货的行家。

  除了流通渠道中不法商人的趋利行为,生产厂家的偷工减料生产伪劣产品也难逃罪责。浙江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何晓明认为,要从源头遏制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首先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业标准。何晓明说:“相比于国外,我国的标准化建设非常滞后,要么是应该有标准的标准没制订出来,要么是标准的修订更新慢以及内容不完善,目前市场上仍有许多商品处于标准缺失状态。国家产品标准的缺乏和滞后,监管的不力,更是为质量问题大开绿灯。”

  服装作为终端产品,有了质量问题后,服装生产企业就成为矛头所指。但是质量问题难道仅仅是服装企业的事吗?质量事情发生后,大家在不清楚整个事件来龙去脉的情况下,也不去深究其中的原因,却把矛头直指服装生产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服装生产企业是不公平的。保证服装的质量关乎整个行业的兴衰,而要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服装,不是服装生产单个行业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上下游相关行业统一步伐,合力整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同时,要在面料生产、服装生产到终端销售都必须严格把关,但不需要每个环节都参与检测。面料生产商最好来参与检测。服装生产企业最好有相对固定的面料供货商,并要求对方提供有关检测证书。销售商同样如此。服装生产企业及销售商,最好能承担一定的检测费用,在订单上应该把检测费用计入。偶氮染料检测过程中一个颜色检测的费用就需要四五百元,而服装面料中常常含有多种颜色,如果每批产品都要经过检测的话,成本还是相当高的,出口欧美的服装企业因对方要求相当严格一般都做检测,而在国内销售的企业往往想蒙混过关。

  面对“质量门”事件的依然不断涌现,行业需要更坚决的行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维护从业者的良心。要知道,质量就是品牌的生命。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