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名牌立市品牌强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24 16:34
人浏览

  “名牌立市、品牌强市”,八年来,东莞建立和完善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全面推动名牌带动战略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加大培育指导力度、加大推动名牌企业技术进步力度、加大区域品牌建设力度、加大创名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东莞正从现有的传统型区域经济向品牌型区域经济转变,逐步发展成为品牌辐射力强、市场竞争力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经济强市。

  对此,我们对东莞近年来名牌带动战略中政策推动、表彰奖励、培育重点、多方扶持等方面进行集中梳理和解读,再现东莞名牌建设的历程。

  关键词1

  政策推动

  东莞要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名城,就必须加快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对支柱产业、特色行业、优势企业、重点产品的培育、推动、引导和监督工作,推动企业走名牌创建之路,从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东莞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为东莞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引一条明路。这条路怎么走,仅仅依靠民间的力量够吗,政府在其中应扮演怎样关键的角色,“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怎样协调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主要举措

  2002年11月,《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及《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出台,确立由市政府副市长作为召集人,以市经贸局为牵头单位的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制度。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是东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领导和协调机构,成员单位17个,负责组织制定全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规划并指导实施;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名牌管理规定,研究确定不同时期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工作重点。在联席会议的组织下,东莞先后制定出台了《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东莞市培育发展自有品牌企业实施细则》、《东莞市名牌培育发展规划》、《东莞市培育发展名牌指导目录》、《东莞市创建名牌奖励实施办法》等重要政策文件。

  各镇街也高度重视和认真落实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均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发展和扶持政策,帮助和引导当地企业争创名牌。2006年市政府又把创建名牌的成绩纳入镇街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内容,有效提高了各镇街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关键词2

  表彰奖励

  实践证明,东莞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目标明确,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带动全市企业质量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增强全市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东莞企业运用名牌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东莞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

  □主要举措

  2003年10月,东莞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企业改革与发展暨名牌产品表彰大会,首次对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额达50万元。

  2004年1月,《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出台,明确规定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005年12月,市政府决定对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

  2006年起,东莞政府又大幅提高奖励标准,其中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奖金由原来的50万元大幅提高到100万元。

  截至目前,市财政已累计安排1.2亿元奖励名牌企业。全市32个镇街也相应制定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名牌激励奖励机制,如莞城、常平等10个镇街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标准在50万元以上,虎门、长安、大朗镇更高达100万元。

  此外,东莞企业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设立境外资源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和营销服务机构,相关项目经东莞市外经贸局核定,每个最高可获高达200万元的资助额。

  在直接奖励名牌企业的同时,市财政每年还安排专门经费,加大对名牌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名牌创建企业的培训力度,解决企业在商标注册、使用和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发企业争创名牌的热情。

  关键词3

  培育重点

  客观来说,东莞政府启动名牌带动战略的时间并不是最早的,如果说东莞鼓励名牌发展,直接动力是来自于兄弟城市往前快跑的压力,那深层动力则是东莞产业自身调整的必然需要。

  通过8年的探索努力,东莞对名牌带动战略的推动步骤开始变得更加沉着稳健,不再是一味的追赶,而是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着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让东莞名牌成为名不虚传的龙头代表。

  □主要举措

  作为东莞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副召集人,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一直跟进名牌创建工作八年,他认为,东莞产业类别丰富,在名牌创建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若是找不到一个重点进行突破,那就无法更好地向前发展。“在创建名牌上,我们会根据全市产业发展的情况和实际,重点选择支柱行业、特色行业、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他说。

  基于此,市经贸局牵头制定了《东莞市培育发展名牌指导目录》,每个镇街选择5—10家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每个时期择优选定一批重点企业进行培育、辅导,形成“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梯队格局。此外,根据东莞产业实际,政府创新性地引导外资企业创建国内品牌拓展内销。同时,还出台了《东莞市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经费操作规程》,扶持区域品牌建设。市财政按规程安排区域品牌发展专项经费,对包括国际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项目、纳入市资助的区域品牌建设项目,根据镇街财政对区域品牌培育工作的投入额度,以1:1的比例给予资助。[page]

  大朗毛织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工作也全面展开,市财政安排300万元资金扶持大朗毛织区域国际品牌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区域品牌和集体商标使用管理的实践经验,已经在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大朗毛织”集体商标,并广泛使用于国内外重要展销推介活动进行整体宣传,有效提高了大朗毛织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为其他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区域品牌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键词4

  多方扶持

  纵观全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八年,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本土名牌数量偏少,尤其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数量与广州、深圳、佛山等省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相当部分企业对创名牌的认识不足,有些企业虽然能积极创名牌,但是重认定过程、轻培育过程,重名牌荣誉、轻名牌价值,没有充分利用名牌资源进行有效的经营和扩张,名牌效应没有充分发挥。怎样加大对品牌的呵护,发挥出品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围绕着品牌的多方扶持刻不容缓的展开。

  □主要举措

  从近年来东莞获得名牌名标的企业及行业分布来看,获得名牌企业几乎都属于轻工类,低附加值的产品较多,高附加值的高档品牌少。名牌的科技含金量不高,产品进入门槛低,容易受假冒伪劣及仿制产品冲击。

  如何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成为维护品牌市场美誉度的关键保证。为此,工商部门对全市6700多家商标印制业企业的日常监管,从源头上严防商标侵权行为。同时,还以展会的商标监管作为切入点。确立“小展会巡查、大展会驻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在电子、服装、家具、毛织、机械五金模具5个特色展会上的商标投诉点,打击商标违法行为。

  除了重金奖励和执法保护外,鼓励自有品牌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造血”功能,成为市经贸局的关键工作之一。

  2008年,东莞列入各级技术进步专项计划项目数合计235个,计划总投资45.5亿元,同比增长2.3亿元,获财政扶持1.65亿元,同比增长0.3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包括名牌企业在内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作。

  名牌企业在技术开发及应用方面能力也得到加强。2008年,有2家名牌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11家名牌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中心的建立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为企业创建名牌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并且试行名牌(包括名牌产品和商标)质押贷款机制,建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多方面开拓自有品牌企业融资渠道。

  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市镇两级还优先给予资源要素保障和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科研立项、财政贴息、检验通关、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扶持,自有品牌企业还可申办“东莞市大型企业办事优先卡”,享有《关于印发东莞市扶持大型企业优惠措施的通知》规定的各项优惠。

  ■高端访谈

  东莞副市长邓志广:

  全力打造东莞特色名牌

  东莞实施名牌战略的历程,可以放在两个坐标中来认识,一是“时间”的纵坐标,一是“地域”的横坐标。

  在2009年8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品牌节上,东莞获得了“2009中国十大品牌城市”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从时间的纵坐标上充分展现了东莞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的巨大成绩。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大名牌扶持力度,创新名牌创建措施,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区域品牌,品牌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2008年,在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暂停、国家免检制度取消的情况下,东莞的名牌名标数量仍然取得较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镇镇有名牌,名牌资源在镇街、行业的分布逐渐向均衡化发展。

  把东莞的名牌创建工作放在横坐标上考察,我们清醒看到,与先进城市、地区比较,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名牌总量偏少;二是名牌竞争力不够强;三是企业创建名牌不够主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品牌建设的未来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着力引导,全力扶持,全面打造东莞特色名牌:一是壮大民营企业品牌。要加快民营企业创建名牌的步伐,塑造民营品牌形象,利用名牌效应实行兼并扩大规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发展一批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高的名牌拳头产品,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销售好的名牌大企业集团,加快构建中小企业群配套名牌大企业的“中心—卫星”式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开拓外资企业品牌。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在东莞创建名牌,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销份额,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外资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品牌营运中心。三是创建服务业品牌。要结合国家、省、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把创建服务业名牌作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遵循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重点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知名度、有示范标杆作用的服务业名牌企业。

  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

  技术进步促名牌创建

  名牌是技术进步的成果,名牌内含质量、科技、成本、名气、消费者喜好等多种因素,技术进步在其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市经贸局始终将名牌创建工作与产业技术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使品牌效应成为企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好明证。

  通过认定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对国家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科技东莞”工程配套政策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举办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培训班以帮助名牌企业掌握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的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名牌企业开展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作为名牌带动战略牵头单位,市经贸局以营造良好氛围为目的,加大创名宣传力度。通过筹备召开全市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表彰大会、提请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奖励名牌企业,在省、市媒体策划专题报道,出版《东莞市知名企业名录》,播放电视宣传短片,发布户外公益广告、编发《名牌带动战略工作简报》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宣传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企业。此外,还通过召开创建名牌培训班等积极多样的方式,宣讲国家、省名牌名标的申报操作程序,在全社会营造出“政府重视名牌、企业争创名牌、社会关注名牌”的良好氛围。[page]

  今年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市经贸局在稳定工业发展,扩大内需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进名牌带动战略,通过认定产业集群和总部企业、鼓励发展创意产业等创新思路,发展东莞区域品牌、企业名牌。如积极与香港贸发局对接,举办“香港·创意·品牌”研讨会,借助香港作为区内专业服务中心在品牌策略及市场推广等领域的优势,与东莞企业生产优势相结合,打造有东莞特色的品牌建设体系。

  同时,市经贸局还牵头组织材料,积极申报“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以此进一步提升东莞的城市形象,这也是东莞名牌带动战略八年持续推进的最好明证。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

  通过集团化形成产业内分工

  东莞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长期以来缺乏自主品牌。在此情况下,东莞应该推动自主创新,提升经济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加工贸易的本地化及产业链延伸;同时注重规模经济,实施大企业和品牌带动战略,通过集团化形成产业内分工。

  产业升级是个综合性的课题,对于本土“两自”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要有所侧重,以传统产业为例,其产业链条中的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东莞应该像香港那样,把设计与营销两头抓在一起,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比如东莞理工学院可以像香港理工大学那样开办类似纺织服装学系等,或者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就目前来说,东莞需要注重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此外,为避免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造成本地经济的波动,可以考虑将加工贸易向本土化转变,通过产业链延伸,承接加工贸易。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