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直销业的“转型之惑”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3 14:43
人浏览
7月31日,大连珍奥集团董事长陈玉松在国家商务部郑重签字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直销经营许可证,批准文号为商建批?眼2006?演1号,发证序号为“2号”。这是我国发放的第二批直销牌照(美国雅芳在2月22日获得首张直销牌照),大连珍奥成为我国首家获得直销牌照的内资企业。此外,记者获悉,宝健(美资)、如新(美资)、蚁力神(内资)3家企业也已获得商务部的批文。
  2006年被很多直销业内人士称为“中国直销元年”,中国直销业的战略格局在这一年将呈现集团、联盟、外企三足鼎立的趋势。未来几年无疑是中国直销市场由混乱走向规范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内竞争环境的改变将引发直销业由多元化竞争向专业化竞争的过渡,直销企业会更加注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专业化竞争将成为一种趋势。
24家企业“宣誓”
  从7月上旬开始,在商务部网站的“直销行业管理系统”上,密集地发布了27家直销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的声明。这些企业承诺获得直销牌照后,公司将遵守《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对此,很多人认为这是继雅芳(中国)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直销牌照后,商务部第二批牌照发牌的先兆。
  7月6日,大连珍奥、新时代、南京中脉等3家内资企业在“直销行业管理系统”最早发布了“企业声明”。随后,该网页陆续又有20多家企业发表了类似声明。记者看到,这27家企业发表的“声明”具体的文字虽然有所不同,但内容和框架却基本一致,包括开发信息报备和披露系统、不从事传销活动、制定并公开符合《直销管理条例》直销员计酬制度,以及规范服务网点、自查直销员行为等承诺。
  据业内人士透露,发表声明的大多是已递交牌照申请材料的企业,这很可能成为今后所有申牌企业必须完成的固定流程。在已递交申请的20多家企业中,只有不到10家各方面资质较好的企业正接受工商总局重点审核,有望获得第二批牌照。由于第二批发放的牌照涉及除雅芳之外所有的直销企业,因此备受关注。
  据悉,目前安利、玫琳凯、康宝莱等一些老牌直销企业,为适应直销法而制定的运营模式方案已经相继出炉。
  中国直销业研究专家胡远江认为,拿到牌照的快慢,对企业发展业务的快慢会有较大影响,因为只有拿到牌照,才能在市场上名正言顺地发展业务和进行宣传。
转型期的“尴尬”
随着《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的出台实施,更多的直销企业将面临转型。特别是由自然人的多层次模式将逐渐向法人单层次模式过渡,企业法人之间的单层次直销模式将成为未来直销的一种新模式。
  由于直销法规否定了直销企业的“商业精髓”——“多层直销”和“团队计酬”,绝大部分企业不得不削足适履向“单层直销”转型。因此,27家直销企业在商务部官方网站上发表有关声明,这种举动的潜台词是否可以理解为召告大众,本公司遵照政府出台的直销法规“转型”基本完成,已经有资格获得直销从业通行证?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没有直销从业经验的企业,如大连珍奥、南京中脉、大连美罗药业、蚁力神等公司发表有关声明的时间都比较早,而康宝莱、完美、安利、天狮等纯粹的直销企业却晚于其他企业十多天发表声明(其中天狮是在7月31日才发表有关声明的)。
  有关人士对这种现象分析认为,对于那些没有直销从业经验的企业,事实上并不存在从“多层”到“单层”的转型,也不需要工商和公安系统联合考核企业的历史状况。所以对这些企业而言,申请直销牌照的羁绊反而少了很多。
  对那些传统的直销企业而言,在商务部网站表态上的“迟到”,事实上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如何完全地从“多层”直销转向“单层”直销,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遭遇“转型之惑”的直销业者对记者表示,他们仍然在找寻一条折中的道路——既不违法又尽可能多地保持多层直销的精髓。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转型期间,由于直销行业刚刚立法,直销企业身份尚未确定,直销行业协会、联盟等维护企业权益的组织尚未健全,导致直销行业维权较难。面对诸如恶意退货、高额索赔、不正当竞争等情况时,众多企业在申请牌照的这个敏感时期选择了“息事宁人”等被动消极作法,这不仅折射出企业的无奈,也反映一些企业的无知和软弱。
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尽管目前没有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但许多企业都是有科研实力、技术保障、有生产加工条件和售后服务保障的合法企业。企业自身身份和行为合法,出现问题首先通过相关部门依法申诉举报,对侵权行为应果敢维权,而不应一概“息事宁人”,否则只会助长歪风邪气。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