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重庆忠县:双桂镇留守妇女做寿衣成客商的宝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4 15:46
人浏览
核心提示:面对因是“大路货”难以出手的农产品,很多地方农民只好任其自生自灭。但重庆忠县双桂镇留守妇女加工的寿衣因“穿”上个性鲜明的漂亮衣服

面对因是“大路货”难以出手的农产品,很多地方农民只好任其自生自灭。但重庆市忠县双桂镇留守妇女加工的寿衣因“穿”上个性鲜明的漂亮衣服,不仅身边“红娘”云集,而且在云南、贵州、四川,……成了16个省市城市人的宝贝疙瘩;农村人的香饽饽。

20年品牌富农:为“农产品”穿上“名牌嫁衣”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双桂镇是具有20年的寿衣加工集散地,现年加工达360万件。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商标,加工者们总是胆子不大,怕销售不了。

2006年,重庆市忠县新立工商所负责人得知这一情况,便多次深入双桂镇陈其兰等农户家中,给他们宣传有关商标政策以及注册商标的意义,便这里的“农产品”被命名为“仙鹤牌寿衣”。有了这张牌子,土气的双桂牌就走遍全国16个省市,购买者用于孝老专用就更加放心。

公司农户:为“农产品”贴上“护身符”

新立工商所引导个体户采取“公司+农户”科学的发展模式。双桂镇是原四川省寿衣加工规模较大的乡镇集散地之一。多年来,以龙桥,双桂等12个村的留守妇女靠加工寿衣找钱,她们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牧马乡大塘村为轴心,以古之猛、古万华为“仙鹤牌寿衣”公司总经理,既当理事长,又当贩运经纪人的龙头。

这里拥有大大小小寿衣加工户120余家,从事加工的人达260余人。工商部门根据当地寿衣加工优势,因势利导,发展订单产业,与大塘村寿衣加工大户古万兵、古之猛、陈其兰等协调,由他们牵头负责,推行“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双桂镇的260余个散加工农民连为一体,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带动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据双桂镇产业办负责人李万于介绍:目前,该镇寿衣加工日产寿衣360万件,年产值120余万元,农民可净增收入100多万元。

经纪活农:为“农产品”牵线找“婆家”

农村经纪人一边牵着农户的手,一边牵着农产品市场的手,被形象地称为“农村经济红娘”。大塘村古之猛、古万华每月到成都购运布料,在双桂镇由他们俩负责裁剪,形成粗加工,再按件数发配给120余家农民缝纫,之后按计件收回。

农家妇女们一边干家务,一边搞加工,一般每天可收入30元到40元左右的工资,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实现种养业、加工业两不误。古之猛、古万华收回加工件后,发给长期在外的双桂镇九龙村农民冯朝元等26位经纪人,做到产、销不脱节。截止目前,双桂镇加盟古之猛、古万华寿衣行业的经纪人26人。这些经纪人活跃在西部16个省市,把大量的寿衣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使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盛装的“新娘”远嫁他乡。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