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避风塘”到底属于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4 19:28
人浏览
核心提示:创始于1998年的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在上海拥有近20家分店的大型餐饮连锁机构。


创始于1998年的上海避风塘美食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在上海拥有近20家分店的大型餐饮连锁机构。经营中,该公司一直使用“避风塘”及其相关标识进行宣传,并成功注册了“避风塘”图文商标、BI FENG TANG拼音商标。同样从事餐饮服务的上海人间缘餐饮有限公司,在店外灯箱、店内招贴、菜谱等多处使用了与“避风塘”注册商标相似的标识。此举被前者视作侵权,一纸诉状将其诉至法庭。

  9月16日14时许,上海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双方围绕“人间缘”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以及使用相关图形标识的行为是否侵犯原告权益等争论焦点进行陈述。因未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此案将延后进行审理。

  “菜名”能否为餐饮公司“独占”?

  避风塘公司诉称,被告将“避风塘”字样或单独,或组合,广泛用于其室外灯箱、灯笼、店内玻璃门、菜谱、点菜单、订餐卡、筷套等多处,混淆了原、被告之间的关系,利用原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取非法利益,极易使得消费者对服务来源产生误认。

  原告向法庭提交上海18家“避风塘”门店的营业执照和店面招牌照片,大量的媒体报道与广告宣传资料,证明其“避风塘”品牌在上海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青睐。被告使用该名称,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的事实。

  “避风塘”一词本意为香港地区一些专门让渔船暂避台风的场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不少渔民或水上人的后裔在避风塘以水为家,建立了有别于香港主流文化的水上文化。随着后者的逐渐成熟,发展出独特的婚嫁仪式、饮食习惯等等。中式餐馆的著名菜式“避风塘炒蟹”,就是源自避风塘的水上食肆。

  在“避风塘”这个名称的特有性,即公众能将“避风塘”与原告所提供的餐饮服务对应起来方面,原告没能提供更多的证据。但原告坚持认为,“避风塘”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长期的使用令其形成了第二含义,可作为原告知名服务的特有名称。并出示了一份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监字第21-1号裁定书,证明“避风塘”是知名餐饮服务的特有名称。

  然而被告强调,“避风塘”一词并非原告独创,而是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特色菜肴与饮食方式的名称。即使“避风塘”被认定为知名服务的特有名称,在菜肴及烹饪方法上使用“避风塘”一词仍属合理,原告并不能排斥其他经营者使用该词,被告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使用近似或变形体商标是否构成侵权?

  自2000年起,原告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依次注册了第1448796号避风塘图形商标第3117194号BI FENG TANG拼音商标,核定使用服务为第43类,包括餐馆、自助餐馆等第2024253号避风塘图文商标,核定使用服务为第42类,包括餐馆、自助餐馆、临时餐馆等。

  原告出示卢湾区(2010)321号公证书,诉称被告对于商标的使用侵犯了避风塘公司的商标权。被告针对原告图文商标的侵权方式有二,其一,被告在店旁的宣传招贴、订餐卡的左上角与背面使用“避风塘”字样,于下方加注“人间缘”文字其二,被告加联单的左上角、筷套上端、中间除了“人间缘”字样外,原封不动地使用了原告的图文商标。这种使用与图文商标近似的商标,以及拼音BI FENG TANG的变形体,构成了对原告商标的侵权。

  人间缘餐饮有限公司对此进行反驳,称标识是通过设计机构设计的,至于设计机构是否参考了其他人的标识自身并不清楚。而且该标识是港湾和渔网的结合,还加入了“人间缘”字样,与原告的标识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此外,被告辩称,对BI FENG TANG的使用仅是在汉字下标注拼音,且拼音与汉字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应用,这种变形体的使用谈不上相同或近似,也不构成侵权行为。

  再有,被告预采用“避风塘”名称时已经向商标局进行了查询,得到答复称没有任何企业拥有商标专用权的授权。直至2010年1月14日,被告知悉原告已经获得相应商标专用权的授权,被告即已及时停止使用。

  由来已久的“避风塘”归属之争

  “避风塘餐厅”、“避风塘茶楼”、“避风塘小吃”,类似的商铺如今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围绕“避风塘”这一名号的归属问题引发的纠纷,却始终不曾中断。

  早在2003年,避风塘公司就已因上海德荣唐公司与东涌码头公司使用“避风塘”字样对外宣传,造成消费者混淆,侵犯自身知名服务特有名称和企业名称权而向上海市一中院提起诉讼。然而此二家公司虽然在介绍其餐饮服务特色的广告宣传中使用“避风塘”一词,但未将其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法院认为这种宣传行为不会令消费者产生困惑。两被告是在烹调方法与菜肴名称上使用“避风塘”字样,属合理使用,不构成侵权行为。

  2005年,避风塘又与上海“多来咪”茶楼打起了官司,诉其在未获得原告商标许可使用的情况下,擅自开设“避风塘”茶楼,同时在茶楼正门上大幅使用原告专用的“避风塘”图形及文字商标,并且在杯子、外卖卡片等上面都使用了原告的商标。这一次法院判定“多来咪”的商标使用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认,存在对原告商标权的侵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双方在赔偿数额方面产生分歧,避风塘公司坚持认为被告打着避风塘的旗号经营,产品质量不如原告,对原告的声誉造成了影响,要求被告支付20万元的经济损失。被告对此不予认同,称产品质量达不到原告的标准是没有依据的,况且被告的行为对原告也有正面的促进意义,非但没有影响原告的声誉,还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原告的影响力,原告诉请的赔偿数额没有依据。

  在庭审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此案将延后审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