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假名牌移师互联网,监管鞭长莫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2 10:29
人浏览

消息(引自新华网)

  上海著名的襄阳路市场今年6月份将要关闭,网上的“襄阳路市场”却仍然红火。

  一家名为“上海襄阳路服饰市场”的网站,在其网页上公开打出“仿国际顶级品牌LV樱桃包”“古奇女包,产地韩国,等级AAA”等广告,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照片比比皆是,并且声称可在全国范围内以快递方式送货、“款到发货”。

  据调查,“上海襄阳路服饰市场”网站的开办者是以虚假身份证进行登记的吉某。这个网站的服务器原先设在福建省,后来因为其售假行为被福建省通信管理局关闭,不久转移到了广东省境内。

  上海市工商局新闻发言人陈学军透露,尽管三地监管部门联手将其关闭,这一售假网站近日又转到福建省开张,所销售的商品中仍有不少假冒侵权商品,“我们已将此事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希望能够彻底禁止其重新开设”。

  记者了解到,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名牌的监管不断完善,一些有形的“假名牌市场”受到了严格治理,甚至要求撤销,但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互联网,通过网络大肆兜售假名牌。

  网上叫卖假名牌并不罕见

  记者登录几家国内知名的个人电子商务网站,结果发现,网上叫卖假名牌的现象并非罕见:

  在淘宝网上搜索一下“劳力士手表”,有3000多项商品信息中显示的“劳力士手表”的价格低于100元,一些甚至只开价25元;而易趣上卖家出售的由法国漫画家专门设计的顶级品牌“路易·威登”新款女式包,标价仅为99元。

  我国现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如果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制作、发布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电信管理机构将作出相应的处罚,直至关闭网站。但这些规定主要针对的是“网上信息发布”,而对“网上经营行为”的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还不明确。

  记者同时了解到,互联网虚拟经营的特殊性,也使网络打假面临难题。一方面,互联网上虚拟经营的网络店铺数量众多、属地不明确,有的甚至是跨省市、跨国家经营,异地监管往往令监管部门鞭长莫及。另一方面,许多网上交易都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卖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人”,监管部门执法缺乏依据。

  一些提供个人电子商务公共平台服务的网站表示,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家、卖家不计其数,他们提供的身份信息并不完全真实,很难管理。因此,不少网站索性打出声明,称“平台对卖家的信誉及产品品质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网络打假需要“统一战线”

  法律专家指出,通过网络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同样属违法;而有效打击网络售假,需要建立“统一战线”。

  “以往曾经有过网上联合执法的成功先例。”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俊对记者说,“前两年发生的在沪外籍人士顾然地,通过互联网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销售盗版DVD的案件,最终就是在中美警方联手的情况下侦破的。”

  按照王俊研究员的设想,有效打击互联网上的售假行为,需要把各职能部门联合起来:通信管理机构和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负责解决网站问题;工商部门的执法大队负责打假;商标广告部门解决“虚假广告”问题。此外,公安部门也需及时介入,对相关违法当事人进行监控和查处。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法务部主任周宾卿律师表示,行业、企业也需要探索实行自律的途径。“除了行业协会加强监督之外,一些网站已经开始实行保证金制度。如果卖家被发现存在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网站将会没收保证金,以此加强对卖家的管理和约束。”

  法学专家认为,网络打假与有形市场的打假工作一样,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公众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假冒侵权商品的意识和行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