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老农注册商标树蔬菜品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2 15:16
人浏览

资讯(引自中山商报)

只有小学文化的阮敬德,不仅摸索出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还为自己的蔬菜申请商标

敬告:本文版权归中山网所有,转载时请注名出处,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我社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Http://www.zsnews.cn   近来,中山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上还出着太阳,下午却倾盆大雨。变化无常的天气,令不少靠天吃饭的菜农苦不堪言。然而记者来到沙溪镇象角村采访时,菜农阮敬德却笑呵呵地说:“这雨越下,我心里越是欢喜。”原来,阮敬德种的是水生蔬菜(主要为通心菜和西洋菜)。“前些日子一公斤通心菜只能卖4毛钱,天气不好却能卖到1块2元。”近几年,阮敬德凭借着种植水生蔬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菜“状元”。
   沙溪镇象角村,在菜贩子的眼里,那就是优质通心菜的代名词。村委会主任林尚德告诉记者,象角村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非常适合水生蔬菜的生长;象角村种植通心菜有着悠久的历史,珠海、顺德、澳门的菜贩子都不辞路途遥远,直接来到田头收菜。目前全村的耕地大约为800亩,种植水生蔬菜的就占到600亩。
   在象角村的菜农中,年近花甲的阮敬德无疑是个领军人物,村里人都管他叫“德叔”。别看德叔只有小学文化,可他的眼光,却远比一些高学历者更远、更准、更精。1997年以前,德叔耕过地、捕过鱼、打过工,但从来就没认真种过菜。直到1997年,他才去到大涌镇一个菜场帮人家种菜。由于他刻苦肯学,很快就掌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种菜技术,深得老板的信任。后来老板索性与其合股,开发优质蔬菜种植基地300多亩,所产蔬菜全部出口澳门。
   然而德叔发现,前人总结下来的按不同季节种植不同蔬菜的方法虽然十分有效,但这样适时种的蔬菜,却因产量高而价格低。
   于是德叔开始摸索,能否种植反季节蔬菜呢?机会来得很偶然。有一次,德叔从电视里看到,花农为了在寒冷的冬天能有鲜花供应,便采用薄膜大棚种植。“种菜是否也可以这样呢?”德叔大脑里灵光一闪。
   由于自小在象角村长大,德叔选择了最熟悉的通心菜进行试验。1999年秋天,德叔回到村里,单独承包了20亩菜地,尝试采用薄膜大棚种植反季节通心菜。当其他菜农还在对他的做法议论纷纷时,德叔的反季节通心菜已在温暖的大棚里长得绿油油的。当年冬天,反季节通心菜一上市,立即受到菜贩子的“哄抢”,价格差不多是夏天时的10倍。当年德叔的纯收入就达到11万元,并被评为“中山市蔬菜高产状元户”。几年来,德叔又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目前种植面积达35亩,每亩年均纯收益6000多元,年总收入超过20万元。
   当菜农们纷纷跟着德叔种植反季节通心菜时,这位精明的老农又开始了另一个惊人的创举——他要为自己的水生蔬菜注册商标。一个普通菜农,竟然要为自己种的菜申请商标,这太不可思议了吧!就在昨天上午,记者就此事向沙溪镇农委核实时,至今毫不知情的他们还“坚决”地说:那不可能!但德叔的确做到了。早在2004年8月,德叔就以个人名义,委托北京紫金商标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沙溪象角水生”的商标。“因为想着商标还在公告阶段,没生效前先不要张扬。”德叔在电话里对记者说,“主要是考虑出口,方便我们象角的水生蔬菜在香港、澳门市场打响牌子。”记者发现,“沙溪象角水生”不仅注册了新鲜蔬菜类别,而且还注册了蔬菜罐头、腌制蔬菜等类别。显然,德叔已为蔬菜的深加工做好了准备。
  
发布日期:2006年6月9日  作者:记者 陈浩勤 李国新  网站编辑:陆超虹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