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中国人在用什么奢侈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2 12:23
人浏览
时代周刊(T im e s)的S ty le&D e s ign特刊秋季号又来了,除了向以往一样介绍最新的时尚动向外,还登了一组人们对奢侈品认知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逐渐学会利用品牌商品,显示自己的地位与品位;而印度人对知名奢侈品的了解少得令人惊讶,本土品牌则大行其道;至于俄罗斯人,则在把好欧洲时尚脉搏的同时,还不忘将极富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时装展现一番。
  另外,还有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有几家机构,在今年不约而同地对奢侈品消费作了调查,中国、印度、俄罗斯均榜上有名。3月法新社刊登了一篇题为《奢侈品消费在东方迎来黄金时代》的文章,文章引用业内人士的统计指出: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正逐渐成为拉动奢侈品市场的主力。而知名研究机构———贝恩咨询公司(B a in&C om p an y)公布的最新数据则显示,2014年中国将成为奢侈品第一大市场。另外,除了中国,印度、泰国和俄罗斯也有望成为奢侈品发展的新兴市场。
  特别是中国,在高盛公司(G o ldm an Sach s)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已冲上世界奢侈品消费榜的第三位,占了全球奢侈品市场12%的销售份额,排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以名牌撑场面
  几年前,我们还对日本人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一个LV或香奈尔(C h an e l)的包包,而感到不解。可是,时代周刊此次的调查却显示,中国人对奢侈品的需求正迅速增加,并主要以名贵的手表和豪华的进口轿车为主。
中国人在用什么奢侈品
  高盛公司(G o ldm an Sach s)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已冲上世界奢侈品消费榜的第三位,占了全球奢侈品市场12%的销售份额,排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有专家估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将在2012年超过美国,在2015年赶上日本。所以不要惊奇你所在的城市,可能又新开了几家专卖名牌的精品店,或者LV、Loew e之类的大牌专门推出了限量的“中国款”,世界所有的名贵品牌都不会放过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并
  且这些制造商还加大了在华投资,比如,阿玛尼计划于2008年,在大陆地区开24个专卖店。
  可出人意料的是,时代周刊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到那些社会上层人士经常出入的地方,一共对411个月收入不低于1.5万元人民币的高收入人群的调查却显示:最广为人知的5个牌子是:劳力士(R o lex)、法国鳄鱼(Laco s te)、瓦伦蒂诺、香奈尔和迪奥。
  而平时,他们最常提到的5个品牌则是:香奈尔、劳力士、法国鳄鱼、迪奥和百利(B a lly)。
  另外,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时尚品位,那些时髦款式所属的品牌自然更受人追捧。其中,被大多数人拥有的品牌分别为:法国鳄鱼、瓦伦蒂诺、香奈尔或百利。
  除了受流行时尚风向标的指引外,近年来,随着那些因进入市场经济而一夜暴富的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渴望显示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因此,他们开始追求那些富人必备且专属的奢华标志:传统法文标示和昂贵的手表。而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香奈尔、法国鳄鱼和迪奥进入中国富人们认可的高水准品牌排行榜的前5名。
  另外,在受访者中,有22%的富有消费者拥有劳力士,66%的男性在过去的6个月里至少买过一块表,并为此支付的平均价格为2253美元。
  而被他们认为是名表的品牌分别是:劳力士、欧米伽、卡迪亚、江诗丹顿和百年灵。
  而且,一般来说,一个富有的中国人,愿意花上280美元买一件护肤类单品。
  AC尼尔森公司的调查发现,虽然中国有约2/3的调查对象认为,知名设计师所设计的品牌商品过于昂贵。但是,那些处在社会上层的高消费群体,却一直期望通过品牌商品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周刊的分析就明确指出,中国人的消费特征代表了亚洲人的消费特色之一,即拥有名牌是为了面子,为了在众人面前的骄傲和尊严,为了显现自己是拥有财富和权力的阶层。
  随波逐流
  如果奢侈品都是这些接近金字塔尖的人群消费的,恐怕中国也难在奢侈品消费排行榜上一飞冲天。
  可是,社会上层人们的品位追求,很自然影响了一般人。举例来说,最近几年,不论从国贸里的OL,还是路边的年轻女孩,甚至是到公园晨练的阿姨、大婶,在她们的肩上、手中或腰间,你都能找到有LV字样和经典图案的包包。虽然并非每个人都知道LV这个牌子,但她们知道用它的人多,那它就是流行。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不满足那些仿冒品带来的虚荣感觉,他们还渴望拥有那些属于奢侈品行列的高档护肤品。在中国,护肤的概念远比化妆更为流行,再加上奢侈护肤品的价格远低于奢侈品牌的服饰,女性因此更愿意大掏腰包来购买这类护肤品实现自己对奢侈品牌的拥有渴望。在众多奢华品牌中,中国人最认可的3个牌子分别是:雅诗兰黛(E s tēe Laud e r)、兰蔻(Lan c□m e)和娇兰(G u e r la in)。而在不同地区,护肤品的销售占化妆品销售总量的26%-35%不等。
  另外,一些奢华、昂贵的护肤品并未进入中国市场,为了拥有它们,那些接近塔尖的人群,其购物渠道也有部分与众不同。
  他们的高档保养品购买渠道:专柜、高级形象设计&定制店、零售连锁店、专卖店、互联网、名品折扣店、通过产品目录购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07-10-26
作者:滕瑾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