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星巴克在故宫:公平vs传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3 00:02
人浏览

  在故宫内经营长达6年时间的星巴克咖啡店已正式关门歇业,有关“星巴克开到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的争论也随之逐渐平息。星巴克大中华区公共关系经理孙可江透露,故宫早在2006年就决定对经营网点进行重新规划,计划统一品牌经营,而星巴克在当时就已得知这一情况。因此,“星巴克撤出故宫不是因为舆论的压力,而是企业尊重故宫的决定作出的选择”。

  对中国人外国人都要一视同仁

  周孝正(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入世向世界承诺了国民待遇原则,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我们要一视同仁。无论是星巴克、星九克还是巴星克,如果中国的企业还在,而因为是外国的就要求撤出故宫,这就是“义和团”心态,什么故宫、什么传统文化,这都是借口,故宫没有什么特殊的。

  如果我们现在定一个新规矩:故宫里不能有外企。那也要有正义和公正的程序,否则就是“恶法”,而“恶法非法”,这是不行的。

  这个问题,大了说全民公决,小了说人代会立法,不能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说不能有就没有,网上、媒体上说该没有就没有,要有公平正义的程序决定这件事情。文物古迹的开发和利用到什么样的程序应该有个规范和规矩。

  不应刻意强调文化差异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故宫中需不需要星巴克,能不能容许它存在,这就得看在什么地方,是否会影响故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形象。对于其中的商店,在商言商,没有必要也不应该采用多重标准。故宫的游客中外国人比例相当高,其中爱喝咖啡的人不少,设个咖啡座有何不妥?在这些地方出现的外国招牌自然不止星巴克一家,信用卡POS机、电话、网络、摄录设备、小食品、小商品,以至抽水马桶,难道都只能用中国品牌,甚至只能用工业化前的中国传统产品才行,才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色?

  故宫虽是明清时期的皇宫,却并不完全拒绝外来文明,自鸣钟、八音盒深受皇帝喜爱,还专门进行仿制;老花眼镜成为赏赐大臣的物品。更不用说现在为保护文物、维持日常运转大量采用的现代化设施。所以只要不破坏故宫的整体形象,就不应刻意强调文化差异和冲突。

  是交流不是对抗

  杜晓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项目官员):

  首先可以肯定,在世界文化遗产内是可以开设经营场所的,许多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内也都有专门的餐饮场所。故宫面积广大,事实上也需要开辟一些地方供游人休息。只是任何经营活动都必须在不危害遗产本身的前提下进行。我曾经专门注意过故宫内的星巴克咖啡馆,发现它确实有一些技术上的优势,比如经营方式简单,不动烟火等等。中国的传统茶馆也可以开进故宫,但在标准化操作,经营方式上还需要仔细规范,还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故宫服务对象的需求。星巴克开进故宫应看成是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而不是对抗。我曾到一些国家考察,发现不少中餐馆也已经在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从事商业活动。

  外企面临民族主义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

  围绕星巴克开在紫禁城而发生的争论突显出,外企面临着触犯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风险。

  不太清楚为何星巴克目前引发众多网民的愤怒。要知道,美国信用卡公司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通过赞助故宫的指示牌,其品牌在故宫里出现得更多。

  相比之下,星巴克紫禁城分店近年来逐渐压低自己在故宫中的姿态,其店面现在根本没有外部标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这家咖啡连锁店只是最新一个在中国遭遇民族主义抵触情绪的外国品牌。2004年,北京方面禁止播出一条耐克运动鞋广告,这条广告讲的是一位美国篮球明星与一个功夫大师和一条龙搏斗,并击败了他们。同年,互联网用户的批评迫使一条立邦漆广告的创意人员作了道歉,在这条广告中,一条龙从柱子上滑落下来。

  故宫不适合开美国咖啡馆

  谢凝高(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大概念,能不能开设经营性场所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就是因其各种形态经济活动的推动才得以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些地方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西式酒吧、咖啡馆,在中华民族特色的店铺中并无特别不妥。

  就故宫来说,第一位的是保持它的真实性、完整性。故宫内的餐饮区设在清朝的九卿朝房内,不远处就是军机处。九卿朝房和军机处的历史地位大不一样,需要区别对待,在故宫内开辟利用一些场所,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看是不是影响整体的观赏与研究。再有,故宫这样宫殿集群式的世界文化遗产,经营、餐饮活动越少越好,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鼓励游客自带食品饮料,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为宜,绝不能搞太多的餐饮场所,也不适合把美国咖啡馆开进来。

  故宫服务设置应以中国传统为主

  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

  对于故宫这样重要的具有国家象征性的文化遗产,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其经营行为。首先,应该搞清楚可不可以有一些经营性质的场所。其次,是不是国外的经营场所就不能在故宫内,那国内的行不行?老北京茶馆行不行?我们应该本着一种有容乃大的精神。因为古时候故宫里也有从事西洋表演、开设西洋楼等国际交流活动的内容。但总体上,我认为在故宫的服务设置上应该以中国传统占主流,适当吸收个别有他国特色的经营项目,如果全故宫仅有一个餐饮休息的场所,还是外国特色的,可能就不大合适了。

  营造和故宫相匹配的服务

  闾丘露薇(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

  法国的罗浮宫、英国的白金汉宫不会有星巴克,这是因为,在那里根本没有铺位出租这一说。

  这是关系到故宫的管理问题,如果要追究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管理者,不能够光是考虑到通过出租铺位来赚钱,更要考虑的是,如何营造一个和故宫相匹配的环境下的服务。

  故宫九卿房饮料店将开张

  李文儒(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星巴克的租用合同是提前解约。今后星巴克的标识将不在故宫出现。按照新的规划,九卿房内部结构将进行布局,“故宫九卿房饮料店”最快将于月底前开始营业。未来这里将经营多种饮料,其中咖啡将有四五个品种,考虑安排海南、云南等地的国产咖啡进店。九卿房内中间的夹道也将安排一些座椅,游客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大冬天站在院内喝咖啡了。

  应该有我们自身的衡量标准

  周庆安(国际问题学者):

  即便星巴克在泰姬陵、白金汉宫都设立了分店,那它要在故宫设立分店,也要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进行讨论。反之也是如此。
  一个跨国商业招牌出现在传统文化的核心符号上是一件敏感的事情。但是面对商业主义与传统文化相处的巨大命题,简单地拒绝或者对立并非万全之策,将星巴克归结为外国企业侵略中国文化更有放大讨论外延的隐患。更何况,我们也应该有我们自身的衡量标准。因为4块钱就可以买一大杯星巴克,所以把这个企业当做难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企业来处理,这是不是意味着40块钱才能买一大杯的大雅餐饮,就拥有登陆故宫的权利了?

  破坏了故宫人文气氛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不仅仅是一个星巴克的问题,它和其他各种经营性项目都属于过度开发,同样破坏了故宫人文气氛。商业文化和我们传统文化格格不入,都应该清出去。


时间:2007-7-23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