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品牌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3 03:41
人浏览

品牌是目前“上镜率”最高的经济术语之一。但是,要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述“什么是品牌”,好像也并非易事。笔者特意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对“品牌”一词有如下的解释:
品牌: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例:新品牌,品牌机,品牌效应(见《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1049页)。
值得注意的是,2002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尚无品牌这个词,可见,这个词被“正式承认”,时间并不长。印象中,以前对产品的评价,更多地使用的是名牌、金牌、银牌等等。
据笔者看,说品牌是“产品的牌子”,一点没有错,从字面上看,更是贴切的缩略,产品为“品”,牌子为“牌”。但再想想,似乎又不那么完全。比如,你去家乐福、沃尔玛、崇光百货购物,认准的是这个商号的“品牌”,而不是某一种产品;某些电视娱乐节目,收视率很高、影响极大、广告也赚得钵满盆盈,显然也成为一种文化品牌;我们出门坐飞机,除了想知道飞机是波音还是空中客车,更在意航班到底是国航还是东航、南航,在意空中的服务水准如何,可见,提供服务也是一种品牌。
说得深一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多少还是局限于“产品经济”,局限于“有形产品”,而没有考虑服务业,没有考虑“精神产品”——这也难怪,生活中的活词汇,总是要比字典来得快。现在,品牌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产品,它是一种实力、知名度、影响力的集合体,是生产、营销、市场占有率的“火车头”,有时甚至被提到了“主导国际竞争力关键力量”的高度。
但实际上,人们更多的接触和感受的,还是以物质产品为代表的“品牌”。在无所不在的当代媒体的轰炸下,在无所不用其极的企业的公关攻势下,各种品牌像水和空气一样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其外。不论收入高低、不论是城是乡、不论是老是少,作为一般消费者,每个人心中都有了一本“品牌账”;作为生产者,每个人也都清楚自己的“上下游”产业和市场状况有一条“品牌流水线”。人们在购物时,特别是在购买较贵重的商品、尤其是耐用消费品时,几乎会马上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实际需要,作出对品牌的决策——至少在几个相似或同等的品牌中挑选。这一点,和“短缺经济”时代大有不同,那时候,人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更谈不上“品牌意识”了。
那么,品牌是如何在人们“心”中扎下根来的呢?可以举出很多例子。笔者老家附近有一个集贸市场,有一位王大婶以卖豆腐闻名。她卖的豆腐,价钱合适,质量上乘,外观也漂亮。每天到市场上,王大婶一出现,不用喊两嗓子就把豆腐卖光了。她卖的豆腐是老伴王大爷起早贪黑当天做的,用料从不偷奸耍滑,工艺但求精益求精。顾客对王大婶的豆腐自然是赞口不绝。可是,有一阵子王大婶闺女坐月子,王大爷亲自去卖豆腐,结果,没有几个买主光临。好多人在市场中绕来绕去地找王大婶,就是不买王大爷的豆腐。王大爷气得七窍生烟——本来,豆腐就是我做的,质量没有一点变化,怎么就没人买呢?
其实,王大爷的故事透着品牌的深刻含义。产品的质量好是基础——王大婶如果光是能说会道、能和顾客们“打成一片”,而豆腐做得又黑又苦,那产品能畅销才怪;但是,光有好质量,没有适当的宣传、没有在顾客中形成的“口碑”,就凭你倔头倔脑的吆喝两声,在市场供应十分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凭什么买你的货?
品牌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王大爷的质量加上王大婶的“人脉”。这些也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时间:2007-01-08
记者:张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