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学生潘江涛:5年要赚一个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24 19:45
人浏览

  ■ 他是温州大学管理系三年级学生,他注册的“学子”品牌,是全国首个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品牌;

  ■ 他发行的“学子卡”,集会员服务与购物折扣于一体,有近千家加盟商;


  ■ 他的口号是“在每名温州大学生身上赚10元钱”,他梦想“5年赚到1个亿”;

  ■ 他的父母是第一代温州人,他则被称为第三代温州人的典型代表

  怀揣700元下海

  23岁的潘江涛,是温州大学管理系三年级学生,也是新方圆创业服务公司总经理,他注册的“学子”品牌,是全国首个由在校大学生创办公司申请的品牌,学子卡集会员服务与购物折扣于一体。

  潘江涛的父亲十多岁就跑南闯北弹棉花,后来经营化妆品,挣下100多万元的身家;他的两个姐姐和姐夫做化妆品生意也有10年左右,资产上千万。自小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潘江涛骨子里好像就对经商和冒险充满了兴趣,但他敢于从商却几乎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并不是个成功的商人,‘太婆收兔毛的故事’倒更能刺激我,第一代温州人的冒险精神太了不起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划经济的桎梏刚刚松动,成千上万的温州人背起行囊走四方。温州平阳一位太婆,一不识字,二不会说普通话,为了去外地收购兔毛,她在口袋里装了两张纸条,左边口袋里的纸条上写着:“我是温州平阳人,请帮我买车票。”右边口袋里纸条上写着:“我要收购兔毛,每斤多少钱?”凭着这两张纸条,太婆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成了万元户。

  “我既识字又会说普通话,起码强过太婆,为什么不敢闯,也许温州人骨子里就敢冒险!”潘江涛微笑着说。去年4月,潘江涛从校学生会辞职,办起了一间小小的“方圆工作室”,主要业务就是帮人联系家教、贴横幅等等,由于违背了父亲让他找份稳定工作的心愿,他没敢开口向家里要钱。

  最初的投入是700元钱,除了当月的生活费,还向同学借了200元。店子只有6个多平米,前面摆张桌子接生意,后面摆张床睡觉,典型的温州式前店后家。

  “学子卡”搭建营销网络

  去年9月,有个朋友提议:发行一种集会员服务与购物折扣于一体的学子卡,面向大学生肯定有赚头。潘江涛也觉得这里面大有可为,但注册公司需要资金,他便向父亲打了张10万元的“借条”。

  工作室从偏僻的茶山教学区搬到市中心的“绿景大厦”,他对公司的起步自豪又忧心:学子卡的注册、装修、租金等花去8万多,公司账上运作的资金只剩1万余元。

  要推出学子卡,必须有商家加盟才能实现打折服务,这全凭着潘江涛和几个合作伙伴用双腿跑出来。第一家是温州当地较有名气的“王鹏眼镜”店。小潘第一次上门时,对方的经理根本不相信这个还未踏出校门的大学生,很客气地将他“请”了出去。

  为了取得“开门红”,他又先后3次去了眼镜店,眼镜店老板终于被这个晒得漆黑的年轻人打动,同意加盟。

  潘江涛吃、睡全在公司,除了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用来联系加盟商。三个月下来,公司竟然有了300多个加盟商。潘江涛大笑着说:“那段时间脑子里全想着加盟的事情,人都快变神经质了,除了磨薄嘴皮,人也瘦了15斤!”

  问到这种生活苦不苦,潘江涛举了个例子:10多年前,温州某打火机厂开始创业,老板周某用妻子5000元下岗费租了一个废弃的房子,一家人睡在破阁楼,下面就做厂房。整整5年时间,周某一家都在附近公厕的水管洗手洗脸,在附近的小饭摊吃饭,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终于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如今,这个厂子已有1000余名工人,配套厂家的员工2万余人,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0出头的第二代温州人大多身家上千万,虽然从事的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制造业市场已不太大,但他们特能吃苦的精神,值得一代代继承下去!”潘江涛感慨地说。

  第三代温州人的典型代表

  “虽然学子卡仍是赔钱的买卖,但我相信自己能在5年里赚回1个亿!”潘江涛非常自信,他的口号是“在每名温州大学生身上赚10元钱”。现在,加盟商已超过1000家,还有许多人主动找上门来,学子卡已售出1万余张。

  潘江涛对多数温州人死守自家小店的做法很不感冒。“老温州人的经营方式相对有些落伍了,年轻人既然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应该寻求突破创新。我现在通过学子卡搭建一个营销网络,提供优惠服务的加盟商越来越多,享受服务的人也越来越多,里面有无限商机。公司5月份推出‘温州创业网’,学子卡会向全国铺开,商家、学子都能通过网站寻找所需信息,我们就收取信息费用,那时才真正开始赚钱!”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生产力不发达,温州人可以通过传统的家庭副业发家致富?太婆和周老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现在是信息社会,年轻人也应该有新的赚钱途径,如果仍沿着以前的路走,既缺乏挑战又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试想一下,如果我现在还去满世界地去修鞋、卖服装,结果会是什么?”潘江涛班上的30余位同学,部分出国,部分接班,只他一人独自开公司。

  潘江涛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学期就有两门功课挂了红灯,但对事业有帮助的课程他却丝毫不敢落下,比如营销和电子商务。潘江涛从没想过休学经商,他认为那样成本太高,怎么样也要“混到”大学毕业,以后去读MBA。

  温州大学管理学院李建华教授很认同这个“不算好学生”的学生:既有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又有现代气息,称得上第三代温州人的典型代表。

  【追问】

  记者:你的公司开得这么大,很多人都认为你发财了。

  潘江涛: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一分钱都没赚到,还一直在赔钱,扣除成本,卖卡的钱不够公司开销,如果不是里面蕴藏的商机,我恐怕坚持不下去。

  记:很多人怀疑你的公司有你父亲的大力支持。

  潘:(笑)支持肯定有,但就是那10万元。前几年父亲经商失败,我家条件很差,全班三十几人就数我最穷,这两年情况好转,他们也只能自保。

  记:公司既然赔钱,如何支撑下去?

  潘:公司还有些其他的业务,包括企业策划、家教介绍等,可以补贴学子卡的发行。开分公司也尽量节省成本,都是通过和当地公司合作运行。

  记者:考虑过风险和失败吗?

  潘:有随时做好受打击的准备,但希望不是致命的,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限。如果在限度之内,我相信自己能爬起来,但如果太大,我可能真的站不起来,好在自己年轻(笑)。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