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络招聘的“钱”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30 03:47
人浏览
网络招聘虽然只发展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却一直被认为是未来人才市场发展的一个强势方向,非典过后,网络招聘的方式更成为反映人才市场的晴雨表。有数据表明,世界五百强企业中96%的人才招聘是通过网络实现的。

  虽然网络招聘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大招聘网站和不少企业特别是外企的人事经理对网络招聘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网络招聘正以全新的服务方式逐渐超越传统的招聘方式。由于是市场的热点并被众多人士看好,因此网络招聘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较大的人才招聘网站已经从500家迅速增加到10万家以上。在网络上搜索国内的招聘网站,也在几百家以上,但能遍及全国形成规模和品牌的却也仅有几家而已。

  什么才是招聘网站的成功之道?或许从智联招聘网CEO刘浩和51job网吕楠的访谈中,能略窥一二。

  《互联网周刊》: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否很严峻,求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刘浩(以下简称刘):目前的就业形势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求职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职位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因为我国这几年整体经济势头一直非常旺盛,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大量增加。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形势可能就比较严峻,因为职位的增加不可能跟上这两年大学扩招40%、50%的速度。

  吕楠(以下简称吕):现在无论是大学毕业生也好,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好,他们找工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地域越来越广。所以招聘网站除了作为一个信息发布和搜集平台之外它本身也改变了这个行业每个求职者的行为模式。

  《互联网周刊》:那么这种大环境是否催生了更多的招聘类网站?

  刘:竞争确实很激烈。最近一两年之内,很多竞争对手都开通了招聘求职类的网站,有很多是地方性的,也有很多网站的定位是要做全国范围的。而且几乎每一个省,每一个市的人才公司也都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如果上百度或者Google搜索的话,国内大大小小号称做招聘网站的怎么也有几百家。但是,这些网站绝大部分是不成规模的,而各省市的人才网站大部分则不是真正的商业运作,它不需要靠做网站的收入来支撑整个公司的运作。

  吕:全国性的网站本身需要一定的实力去投入,去管理,去宣传,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站跟媒体也有相似的地方。媒体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它就像一个广场,一个虚拟化的信息广场。这样的投入不是一些小地区网站能够做到的,想成为全国普遍公认的求职网站,肯定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这是企业要投入资源去建立的。

  《互联网周刊》:竞争激烈是否因为招聘类的网站进入门槛很低?

  刘:我恰恰认为这个行业的门槛是高的,不论是媒体,还是跟这个行业有接触的人,都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行业的本质。想做一个比较成功的招聘网站,不是花一笔钱,打一堆广告,找些人就能做起来的,虽然想象起来可能很简单。

  招聘网站从1998年、1999年发展到现在也有几年了,但真正能形成规模,有足够多的信息量、信息足够准确、真实的不多。这些年基本没有什么一家新进入的公司,这也说明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想做成功不容易。

  吕:是否不会再有新进入者,这个我觉得不好说,市场自然会有一个判断,我们进入这个领域这么长时间也是从小做到大。中国每个行业不断的发展,肯定就会不断的有新的发展空间,不可能由几家企业把所有的空间都垄断。我觉得更多的竞争者,将把这个行业推向更高层次的服务,推向更好的竞争态势,让客户有最好的产品,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互联网周刊》:现在大的门户网站也都有求职频道,那么专业的招聘网站有什么优势吗?

  刘:举个例子,搜狐也一直在做人才招聘,它的求职频道在几大门户中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但是目前这些门户网站从招聘中能得到的收益是不多的,尽管他们的流量很大,因为招聘网站专业性非常强,这个行业更类似于携程、e龙那样的垂直专业网站。

  吕:现在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程度,大家已经知道很多网站,不再需要进入一个门户寻找各种专项服务了,网站本身已经不是一个区分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在用户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做服务的,还是做信息发布的,或是做网上应用提供的。

  《互联网周刊》:招聘类网站最基本的商业规律是什么呢?

  刘:是服务!这是我们和门户网站最大的不同。门户网站基本是做品牌的,它的销售不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而招聘类网站不能简单理解是一个信息平台,我们需要服务于两类群体,求职者和招聘企业。针对这些企业要做深入细致的服务。什么是服务?不是企业打来电话说我想招什么样的人,然后我们登个广告这么简单,这里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职位如何描述,在网站上的分类如何做,更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查找。后续服务也很重要,这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队伍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立的。

  吕:我认为是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服务客户。我们公司有一句广告就是“化人力为资本”,就是怎么样把人能够很好的用起来,帮公司产生效益,所以这不是一个网站就能解决的,网站只是接触面最广的一个产品和媒体,而这后面其实是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一些服务。另外一点我觉得就是专业性,51job所有的专业队伍,技术队伍、业务队伍和服务队伍,都是专门为了找人和找工作设定的。我们全国的1700个员工,也是专门为做招聘和找工作服务的,人事服务本身就需要一个很专业的服务组织,这和大而全的百货公司能提供的服务肯定不一样,我们提供的是更深层次的服务。

  《互联网周刊》:也就是说招聘网站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

  刘:确实不是这样简单,现在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提口号说自己是服务型企业,但大部分做招聘的网站就是服务型企业。

  吕:招聘网站最基本的功能虽然是信息的搜集和发布,但它跟传统媒体最不一样的地方,一是在于它的全国性,还有就是它的可搜索性,所以它确实比媒体要扩大很多。

  《互联网周刊》:服务行业是最难标准化的,那么服务的优势如何靠制度和手段固化下来呢?

  刘:做客服其实是一个整体,从前端的销售,到后端的技术人员,必须要联系起来。比如客户有一些特殊需求,那么后端的数据库如何设计,企业的简历如何管理,需要整体的协调。从深化客户关系的角度来讲,就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为客户提供一些专业性的东西。

  吕:如果宣传的是一个不好的产品,只有加快这个产品的衰败。我们认为如果把招聘网站看成一个产品,我们就是做解决方案的,要提供一个服务平台,而这个服务平台要求是对求职者有用的。求职者可以在这儿搜索求职信息、可以投放简历、可以通过短信得到最新的情况,可以查询自己求职的状态,可以看到客户在不同地区的求职薪酬的情况。可能一年或是五年,他还会记得上一次的求职经历。而企业的人事经理如果对我们的服务满意,可以介绍更多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打造影响力和规模。

  招聘网站就是要和用户,包括人事经理、求职者的需求贴近,他们的反馈是我们最看重的信息来源,也是我们产品最主要的信息渠道。只有跟紧了他们的需求,不断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调整,公司才能有生命力。一些人事经理,早期他们使用的是我们的平面媒体,后来慢慢变成网站,这都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发展变化而来的。

  《互联网周刊》:那么招聘类网站的成功有可能复制吗,复制起来困难吗?

  刘:这种模式谁都可以复制,但是想做出规模来,现在应该说很难了。因为这已经不是一块空白的市场了。一个客户,通常在选择刊登招聘广告的时候也不会乱投,不会来一个新进入者就去投。企业一般也就会投两三家,分给两家的比较多,找三家就已经很少了。

  吕:因为我们并不是一家.com公司,我们还有更多的资源,例如平面媒体《前程无忧》;目前还有一本内部刊物,即我们打算公开发售的《人力资本》,它是把国外的理念和国内的实践,成功案例,定期出版,服务客户。另外我们有800客服号码,有专业的人才队伍等等,所以我觉得复制一家网站容易,但复制所有的商业模式却不太可能。

  《互联网周刊》:未来招聘网站是否还有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刘:从国外的趋势看,网络招聘能占到人才招聘30%以上的比重,而在我国可能也就在10%左右,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智联现在正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一个人力资源节目,当初是中央电视台想做一个招聘类的娱乐节目,这样正好双方都可以发挥优势。但我觉得其实广播、短信,都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我们也在尝试,想在一个新的渠道建立初期占据一个比较好的位置,但是现在我们还不便多说。

  吕:我觉得变化肯定会引来新的进入者,新的做法也会不断刺激市场,但我不敢说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关键是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而不是人家这么做我也这么做。新的创意我说不出来,如果说的出来的话我们就做了,但我们也在不断尝试进入新的领域,让人事经理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网上VS.网下:哪个更有效?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已经达到了7.4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而且这种劳动力规模将持续约二三十年。

  然而不管形势怎么严峻,总有一些职业处于热门地位,一些职业处于冷门。职业的热与冷,找工作的难与易,与经济大势密切相关,智联的刘浩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低潮期,而企业和求职者是否对此已经作好了准备?

  刘浩有一个观点,非典对携程和e龙来说,或许是件好事,因为当时旅游业的冻结帮助他们清除了很大一批弱小的竞争对手,而招聘网站或许也会有大浪淘沙的一天。

  不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为就业的两种主要通道。有人说,网络招聘回复率低;有人说现场招聘有盲目性。那么,哪个更有效,或是要双管齐下?

  51job认为,从实际情况看,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对传统行业的招聘,如公交车司机、饭店侍者等服务业现场招聘可能更有效,而IT、电子等现代行业的招聘,网上招聘效果就会更好。有两种招聘技巧需要注意:如果是参加现场招聘,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找工作者一定要找到机会与招聘者进行面谈,通过自己良好的谈吐、仪表、能力给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网上招聘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位和公司,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并且进行不断更新。最好不要频繁地向一家公司投简历,更不要向同一家公司的多个职位投简历。有针对性、努力写好自己的简历,不断更新自己的简历,双管齐下,才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