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赊账危机逼近中国企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0 12:30
人浏览
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经营报    更新日期:2009-10-19

编者按:

  在现金流愈发成为企业生命的敏感时刻,“节流”已成为企业界的一致呼声,然而,我们似乎更应该提出并给予高度关注的是:重塑企业现金“开源”的法治环境!

  谈到“开源”,赊账问题首当其冲。尽管长期以来赊账形成的“三角债”对中国企业来说本不稀奇,尽管追讨欠账一直法治报道的重点课题,然而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海啸与经济危机却给这一切重新设定了注解。在今天,一家历史悠久信誉良好的企业也可能倒闭,“信用”二字的内涵及“赊账环境”对企业来说已经变得复杂而不可捉摸。

于是拒绝付款违约,远离破产,为及早规避麻烦事件,重调贸易合同条款,寻求并设定争议解决的最有效方式正在成为企业前进路口的第一大红绿灯,本版开篇即专请全球最大信用保险公司科法斯大中华区总裁毕李察支招,从重塑企业现金“开源”的法治环境角度告诉您红绿灯口左行右拐的密技!

  “没有什么不可能”看着阿迪达斯的这句经典广告语。SAM(化名)有些透不过气来,这句向往美好意愿的广告语成了他春节期间最害怕听见的话。

  SAM是香港一家生产纺织原料公司的市场经理,生意一直比较兴旺。但金融危机让SAM逐步感到压力,首先反映在客户的结账能力上,先开始只是几家小客户出现了问题,但到年前,发生了一起让SAM想不到的事情,掌握着公司财务命脉的几家大客户陆续宣布破产,客户欠款打了水漂,公司运营亮起了“红灯”。

  “现实是,在今天的市场上,与SAM所在公司面临同样遭遇的企业正逐渐增多。”全球最大的信用保险公司科法斯大中华区总裁毕李察警告说,“由于出口订单的下滑,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不少企业开始放松了对赊销环节的控制,为日后应用账款的准确回收埋下了隐患。”

  2009年1月,也就是英国高街百货店遭遇“信用滑铁卢”,JJB(英国第二大运动商品连锁零售商)失去信用保护伞股价狂跌事件之后不到两个月,来自国际财经媒体的消息即显示,亚洲企业正在面临偿债难题。

  来自科法斯的数据显示,赊账危机正在逼近中国企业。2008年上半年有25.1%的在港受访企业曾遇过买家延期付款,较2007年下半年上升接近30%,而中国大陆已超过香港,成为延期付款及拖欠货款个案最多的国家,个案数字分别上升至9.4%及1.6%。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与记者相熟的很多律师都脱离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干起了为企业讨债的诉讼营生。

  “就商业市场来说,几乎每个企业都会遇到赊账情况,但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资金流就变得尤其重要,此时的任何一个赊账潜存着违约的风险,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牢记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永远不要认为对方是老客户、大客户,就没有风险,其实这些大客户一旦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打击比小客户大的多,永远记住收益越大则风险越大。”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朱乃肖提醒说。

  事实上在全球破产潮引发的赊账危机背后,整个支付链上下游客户的潜在问题都应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危机会可能向上传导进而危及到本企业的财务。“这种危机传导的速度及波及面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一个企业的倒闭,将会牵连至少五六个公司,根据现在市场环境分析,这个可怕的"多米诺骨牌"在2009年将可能压倒更多的企业。”朱乃肖说。

  那么,如何能在企业的市场推进过程中亮起红灯,及早规避SAM的悲剧在本企业身上重演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