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市银行净赚3462亿仍缺钱 天量信贷后期存隐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0 19:12
人浏览

 全年7.5万亿元的新增信贷“死线”并未拴住银行“吸金”之心。随着半年报的逐渐披露,上市银行“中考”成绩愈加明朗。存贷业务净利差大幅攀升和中间业务范围迅速扩张,使得银行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而经过上半年频频考验大盘的再融资,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情况较好。虽然业内有对不良贷款数据攀升的担忧,但目前来看一切正常。

  16家上市银行净赚3462亿 5家国有商业银行占80%

  今年的宏观政策对上市银行业绩影响可谓阴晴不定,先有新增信贷投放总额大幅缩减至7.5万亿元,商业银行季度、月度投放规模严格控制;后有监管部门严查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部分地区严禁第三套房贷;另外,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存贷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层层设卡,也让上市银行疲于应付。但在国家紧缩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上半年上市银行“吸金”能力依旧惊人。

  截至昨日,已有15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0年中报。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以849.65亿元位居榜首,继续稳居最赚钱上市银行的宝座。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601288)的净利润分别为707.79亿元、543.75亿元和458.63亿元。虽然农业银行的净利润规模最小,但以净利润增速来看,农业银行以40.2%的同比增速列于大型上市银行首位,其余4家均在25%-30%之间。

  据记者计算,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共赚得2763.39亿元,轻松占领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的80%。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交通银行以203.57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亚军是招商银行,该行上半年净利润为132.03亿元,季军是中信银行,其前六个月净利润为106.85亿元。浦发银行净利润90.81亿元名列第四,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净利润分别为88.66亿元和87.64亿元,名列第五和第六。深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净利润则为30.33亿元和30.08亿元。

  股份制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国有银行。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59.80%、45.35%、80.57%、40.82%。

  地方性商业银行中,北京银行净利润39.02亿元、宁波银行净利润12.63亿元、南京银行净利润11.9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3.47%、78.80%和49.53%。

  上市银行家族“新成员”——光大银行曾在上市公告中披露了2010年上半年业绩情况,该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8.34亿元,超过了2009年全年利润的90%。因此,16家上市银行上半年净利润高达3461.77亿元。

  净利差回升提高“吸金”力 传统存贷业务“挑大梁”

  如果要论功行赏,上半年银行业净利差的回升对上市银行业绩贡献功不可没。所谓净利差,是指银行存贷款的利差。在目前的国内商业银行营业构成中,仍是传统的存贷业务“挑大梁”。在上市银行中,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基本在75%以上。因此,净利差的增长让银行的赚钱能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民生银行净利差同比大增0.49个百分点至2.80%,净息差也较上年末的2.43%增长了0.49个百分点至2.92%;交通银行净利差2.36%,较上年末的2.21%增长了0.15个百分点,净息差为2.43%,较上年末增长0.14个百分点;招商银行净利差及净息差同比分别增长了0.33个和0.32个百分点;中信银行净利差同比增长0.29个百分点至2.51%,净息差同比增长0.22个百分点至2.6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表示,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并没有妨碍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以及获取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也就是说尽管央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仍然给了各家银行一定规模的信贷增长量。他进一步分析道,央行的货币政策始终采取慎重加息的思路,存款利率没有得到提高,而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上定价范围比较大,这使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有效利差在放大。[page]

  到银行来就收费 中间业务高速增长扮靓中报

  上半年,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不少银行开始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开拓中间业务市场弥补贷款额度减少所带来的“损失”。 中报中,各大上市银行显现出不少共性,在传统的净息差收入贡献利润的同时,中间业务的高速增长也成为银行半年报的一大亮点。

  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由银行卡业务及理财产品手续费以及保险、基金、券商的代销费用等收入组成。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

  国有四大行中,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最为强劲,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63%,占营业收入比重已达21.94%。据记者统计,上半年,国有四大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共计1212.9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均为20%以上。

  而民生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5.1亿元,增幅更是达到96.2%,占营业收入比重也已达到17.29%;浦发银行中报中明确表示,上半年营业收入增幅达30.25%,其中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增长是主要原因。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从披露完毕的15家银行半年报中看到,中间业务占银行总体营业收入比例日渐升高,甚至成为部分商业银行收入及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上述人士同时表示,各家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发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兴业银行中报显示,兴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3.16亿元,同比增长8.43亿元,增幅达57.2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占比较大的项目是咨询顾问类收入、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

  值得一提的便是银行不断上涨且名目日益繁多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从零钞清点费、密码重置费、小额账户管理费、打印账单费及贷款证明费等项目的开收,到如今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的上调,银行多种服务项目“免费午餐”的终结越来越近。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超过3000种,而大大小小的收费项目竟然已经超过750种。

  而理财产品手续费带来的利润回报,也是各家银行上半年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早前的金融危机让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蒙受了或多或少的损失,自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复苏,客户的投资热情也日渐升高,银行大规模发行理财产品,而在国内外市场尚不明朗的背景下,短期产品成为银行的主打,这也意味着,银行在理财产品手续费方面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师表示。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比重逐步提高,日益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上半年资本市场趋于活跃、银行加大拓展力度、债券发行量增大以及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等多种因素,促使银行中间业务快速增长。

  资本充足率下降成普遍趋势 上半年赚钱不少仍“缺钱”

  中资银行悉数交出亮丽中考答卷的同时,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成为银行上半年的普遍趋势。国有四大行中,除中行外均出现了资本充足率下降的趋势。截至6月30日,工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34%和9.41%,比上年末下降1.02个和0.49个百分点;农行(601288)两项数据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1.76个和1.02个百分点;建行的降幅略小,为0.02个和0.04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中行在6月份发行了400亿元可转债,及时补充了资本金。

  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17%,较去年末微增0.17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4%,较上一年增长0.79个百分点,资金面略显宽裕,其余则大多是刚刚过线。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7%和10.75%,降幅达到了1.88个和1.63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上半年核心资本充足率则从去年末的9.17%降至8.26%,民生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从去年末的8.92%下降至8.32%,南京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更是从去年末的12.89%下滑至10.53%。[page]

  与此同时,深发展通过向平安人寿非公开发行股票增加核心资本和新增利润,大幅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41%和7.20%,首次达到了新的监管标准。浦发银行则通过内源性资本补充,才使核心资本充足率由上年末的6.90%上升至7.01%。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深发展首次达到监管要求,光大银行及华夏银行却双双越入监管“禁区”。据上半年已公布的数据显示,光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只有9.36%,跌破10%的监管“红线”;华夏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6.49%,也没有达到7%的监管标准。

  “银行上半年赚得不少,光四大行上半年就净赚2101.19亿元,却仍然"缺钱",自然而然就会通过融资补足资本。”分析人士指出。上半年,一波再融资大潮已经在银行界上演,资本金不足的压力让银行的融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不少银行都推出了融资计划,特别是在最新公布的银行半年报中,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再融资均提上日程。在上市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信、华夏、民生银行都将启动新一轮的再融资计划。至此,16家上市银行中,除了农行与光大刚刚上市,其他14家上市银行均已公布再融资计划。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加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融资额,14家上市银行要在a股市场融资3522.7亿元,在h股市场融资1439.5亿元,两项合计4962.2亿元。

  目前,中行、工行、建行均已表示希望在年内完成再融资。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大部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能满足最低监管要求,但其未来仍有持续的资本金补充压力。

  不良贷款风险累积 天量信贷后期隐患尚存

  据记者统计,15家公布中报的上市银行共身背3910.02亿元不良贷款,远远超出了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总和。其中,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070.86亿元,其次是工商银行,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00.73亿元。

  自从2002年我国银行业实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以来,监管部门将“双降”,尤其是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作为银行资产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但记者发现,虽然所有上市银行的中报都出现了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字样,但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是上升的。在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凌秀丽看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在“名降实增”现象,所谓的“双降”与银行自身经营改善的关联度非常小,银行潜在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凌秀丽指出,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正是贷款规模的扩大“稀释”了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由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增大分母,也就是扩张信贷来换取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她表示,“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所以能快速降低到2%以内,也正是"天量"信贷投放所致。”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宏观分析师宋玮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2009年,中国银行业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增速达31.7%,创近十年来新高,同时贷款期限结构以中长期为主,投向也比较集中。随着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常态化以及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部分信贷资金在今后形成实质性风险和损失的可能性要高度重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