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推动信用衍生产品有序创新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0 19:26
人浏览

今日,《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创新与发展问题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与调整,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信用衍生产品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对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今年1月份组织部分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专家成立了“金融衍生产品研究工作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历经近半年时间的研究,终于发布了这份《报告》。

  记者了解到,该《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信用衍生产品概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国际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发展动态;第三部分全面分析了我国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面临的环境与条件;第四部分提出了现实条件下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思路和构想。

  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时文朝在发布会上表示,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衍生产品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应该说,金融危机并不改变信用衍生产品中性金融工具的本质属性,与国际市场监管不足、投机过度的情况相反,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产品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的迫切需求,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产生制约。他谈到,目前我国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存在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一,这是市场主体有效对冲信用风险的需要;其二,是市场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三,也是促进宏观金融平稳发展的需要。

  时文朝进一步表示,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创新与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必要基础:一是基本建立了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具备较大规模的现货市场基础,三是市场主体日益成熟,四是初步搭建了制度框架,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以及交易商协会已经制定或正在着手制定一系列针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管理规定、自律规则指引和《NAFMII主协议(2009版)》等标准协议文本。

  对于加快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时文朝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继续坚持加强市场监管与业务规范;二是继续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信息集中度;三是继续完善市场配套机制和环境建设。

  《报告》提出,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信用衍生产品的有无问题,建议按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推动信用衍生产品有序创新,在加强管理、严防风险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分步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持续发展。根据上述创新思路,《报告》提出了“信用风险缓释”(Credit Risk Mitigation,CRM)工具的产品创新设想,并进一步对CRM的产品框架、制度框架、市场运行框架、信息披露与管理、风险管理措施和配套机制安排等相关方面提出了设计构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