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海讨债公司 以标准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3 09:55
人浏览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一定要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推动力。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的内涵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自主创新,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标准化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更大作为。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服务水平,以标准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标准化助推经济结构调整,要大力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标准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标准,显著提高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要通过对标准实行项目管理的工作模式,建立标准制修订过程的责任制,明确相关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对标准制修订各阶段的监管,落实标准定期复审机制,全面加强对国家标准的维护,进一步简化管理程序和环节,不断提高国家标准的时效性。要运用市场化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成为参与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实现标准从需求、立项、制定,到出版、实施过程的市场化。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