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达州曾家沟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6人遇难6人失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30 12:05
人浏览

截至昨晚9时,救援人员在发生透水事故的大竹县曾家沟煤矿透水点以下,共发现6名遇难者遗体,仍有6人下落不明。目前,省政府已成立由省煤监局局长林书成负责的事故调查组,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发生后,达州市矿山救护大队立即出动3个救护小队分两批进入井下事故现场探查。省矿山救援指挥中心还紧急调动达竹、广能救护队共4个小队赶到现场抢险。目前参加救援的人数近900人。

29日晚上8时,现场救援负责人、四川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侯建明带队到井下,最终确定工作面+210米水平正碛头(工作面)可能有生命迹象。“井下支护木料、煤矸石和水混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侯建明说,+210米采煤作业面的运输巷是主要的受灾区域,必须迅速打通+210米煤层运输巷,疏排巷内积水,以寻找可能生还人员。

据介绍,救援队伍分成7组,井下每班15人,携带撮箕、铁锹等工具,分班轮流清理煤矸。因堆积物使得巷内高度低的地方只有20厘米,高的地方仅约50厘米。救援人员基本是蹲着走进去,有的地方需要匍匐前进,有时甚至只能躺下蠕动前行。

29日下午4时,救援人员在距离透水点约90米的地方首次发现两名遇难者遗体。

30日凌晨30分,在升井处又发现两名遇难者遗体。

昨日凌晨3时,救援人员终于打通了+210米煤层运输巷,一条1米左右高的安全通道直通透水点以内。“刚进入5米又发现了两名遇难者。当时两名遇难矿工紧紧抱在一起,看到该场景救援人员都非常感动,随之加快了搜寻进度,都想尽快找到其他失踪人员。”侯建明说。

最新进展

手工清理堵塞巷道废渣

侯建明介绍,救援仍在24小时不间断进行。在近50℃的高温下,救援人员坚持搜救。“我们已经将井下的几条巷道都搜寻了一遍。但受损最严重的+210米煤层运输巷内,仍有100米左右的巷道被大量煤矸、矿渣堵塞,现在正在清理。”

据了解,这条巷道狭窄,最高处仅1.8米,大型机械无法进入,“大家都只能依靠铁锹、撮箕等原始工具,手工推进。”昨日下午7时,一批救援人员从井下返回称:“被堵塞的巷道仍在清理中,暂时没有发现更多的生命迹象。”

全面清查

将严打煤矿非法违法生产

曾家沟煤矿透水事故反映出部分地区煤矿开采问题十分严重。省煤监局局长林书成在“关于8·29透水事故基本情况的通报”中称,将立即对全省建设矿井进行一次全面清查。

林书成说,将对全省矿井打非治违工作进行专项部署,深入开展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行为专项行动。同时,将立即对全省建设矿井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凡发现边建设边生产、违规在批准建设区域外进行采掘活动的,一律取消建设整合资格,责成地方政府依法关闭。

被困近5小时 两矿工壁上挖出救生洞

在井底被困近5小时后,46岁的黄太明和36岁的饶德斌在垮塌的矿道坑壁里挖出一个洞,于29日下午3时01分成功升井。昨日上午,他们在大竹县人民医院向成都商报记者讲述了自己惊险的逃生经历。

透水发生时,黄太明躲进一口刚挖了30多厘米深的煤坑里,躲过一劫。饶德斌被突然而至的大水冲了约10米远,幸运地抓住矿道坑壁上的土堆和铁支架,最终和黄太明一起,轮流挖出逃生出口。

听到巨响

蹲进煤坑 希望躲过大水

透水事故发生时,黄太明正在透水点以下挖煤,汹涌的水流裹挟着铁皮和煤渣,差点将他吞没。“现在想来,还觉得后怕。”黄太明回忆,大约在10点左右,他听到上面传来一阵巨响。“像垮岩一样,声音特别大。之后,听到水‘哗哗’地冲进坑道。”有24年采煤经历的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是透水了。此时,他正在挖煤坑,才挖了30多厘米深。他来不及细想,整个人蹲进了煤坑中。“希望能躲过大水。”

幸运的是,黄太明挖煤的地方是一个弯道,那个煤坑在弯道内侧。水流绕过弯道,恰巧在他蹲的地方留下了一个“安全岛”。“水大得很,里面全是铁皮、石头块和煤渣,水从我身边冲过,‘呜呜’的声音,现在想起都还害怕。”

水越来越大,矿道坑壁上的铁支架和矿顶,纷纷被冲入水中。除了黄太明头上的矿灯,矿洞里已一片黑暗。大约蹲了半个小时后,他遇到了爬上“安全岛”的同班矿友———满脸是血的饶德斌。

被冲10米

抓住土堆 蹬在铁支架上

透水事故发生时,饶德斌距离透水地点约有10多米。“我只听到一阵垮塌的声音,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然而至的水冲跑了。”一块硬物撞在他的头上,头顶立即血流如注。

在水中,饶德斌拼命挣扎,试图抓住任何可以让他固定下来的物体。在被水冲了约10米远后,遇到一个弯道,他抓住了尚未被冲散的土堆。“我死死地抓住这个土堆,用脚蹬住矿壁上的铁支架,把自己固定下来,不让水把我冲跑。”就这样,饶德斌艰难地爬上了黄太明所在的“安全岛”。两人躲在弯道内侧,眼睁睁地看着水越来越大。“当时一度有些绝望。我想,如果这股水再不停,把我们待的地方也冲了,我们就没命了。”饶德斌说。

试图救人

水大得很 我们拉不住他

透水点以下,除了黄太明和饶德斌,还有12名矿工。他俩躲在弯道内侧,看到汹涌的水流中还有人在挣扎,曾试图施救,但未能成功。

饶德斌回忆,他们曾拉住一名被水冲来的矿工。“他被水冲到了弯道处,浑身是血,意识已经有些模糊。他用脚蹬在坑壁的铁支架上,我们刚拉住他,铁支架就被水冲走了。水大得很,没有支撑,我们也拉不住他……”

“我最想的是尽快见到家里人。”黄太明说,一个多小时后,水依然没有变小,很多坑道也塌了。“我当时有些绝望,对饶德斌说,也许我们出不去了。”下午1点左右,两人发现,坑道里的水渐渐小了,重新给了他们生的希望。“我们两个商量,再恼火也要一起爬出去。”[page]

轮流挖路

极其小心 怕把坑道挖垮

“这个时候,很多路都被水冲垮了,我们用手中挖煤的矿工镐,到处去试。不知道哪儿是生路,哪儿是死路,只有一个个地挖开,看哪个地方能走通。”黄太明说,这种试探极其小心,“不敢挖重了,怕把坑道挖垮,那样我们只有被埋在下面。”两人试了几处,都是被泥石堵死的坑道。黄太明提议,可以挖一下坑道壁试试。两人轮流用矿工镐,在坑道壁上挖出一个小洞。钻过小洞后,两人看到了平时矿内过矿车的“大路”。

“看到‘大路’后,我们很兴奋,觉得多半有希望了。”饶德斌说。又冷又饿的两人沿着“大路”走了1个多小时,快接近地面时,他们看到了救援人员。“看到他们时,我想,终于获救了。”黄太明说。

两人随即被送入大竹县人民医院。幸运的是,两人都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该医院外伤科医疗组长朱盛介绍,两名受伤矿工因水的冲击造成头面部、胸背部、四肢多处软组织擦挫伤。

饶德斌额部有6厘米裂口伤。昨日下午,他看着妻子和9个月大的女儿,脸上露出了笑容。“在矿里的时候,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她们了。”

成都商报记者 胡挺 陈柯江 摄影 姚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