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谈如何提高班组安全活动成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22 07:24
人浏览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小单元,有人把它称为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工作搞好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自然就上了台阶。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是提高班组员工安全意识、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班组安全隐患的最直接途径。但是多年从事安全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班组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安全活动的针对性不强,与车间实际生产结合不够紧密,因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生产一线班组安全活动的质量,达到消除班组安全隐患的目的,杜绝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现象的发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一、提高班组长的综合安全素质

  班组长是班组开展安全活动的直接指挥者,又是有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者,同时也是班组员工安全施工、安全操作的监督检查者。因此,作为一名班组长,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素质,即职业道德素质、安全管理素质、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综合素质,才能保证班组安全活动的有效进行。

  ①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指职业道德水准及思想素质。主要指对企业和职工的生命财产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坚持原则,大公无私,讲究科学,勇于奉献,自觉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等素质。

  ②安全管理素质。安全管理素质主要指安全生产的组织、协调、实施安全措施、完成隐患治理、处理日常一般事故及生产中的一般安全疑难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家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③安全技术素质。安全技术素质主要指安全专业技术基本知识,如专业技术中的防火防爆防毒知识、一般机械设备原理、防雷防静电知识等;安全防护知识中的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知识,一般安防用品的防护原理及使用方法;现场应急知识中的停水、停电、停气与泄漏、火灾爆炸等应急事故处理程序;生产工艺安全知识中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原材料等。  

  ④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主要是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敏锐力等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比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生产操作能力,长期在生产一线培养出来的管理能力和群众威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安全活动

  大多数的班组安全活动所采用的形式一般都是学习式,即念几段安全方面的文章或者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有时最多加上班长或管理人员简短的几句发言也就结束了。由于安全活动单调无趣,没有针对性,员工对学习的情绪不高,安全活动的真正作用自然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现象,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很多班组对安全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把安全活动当成应付上面检查或者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要想改变这些现象,就必须使班组安全活动多样化、具体化。

  为了使安全活动收到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求:每次安全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同时规定了安全活动的内容包括学习安全文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知识、劳动卫生知识,传达安全通报,开展事故预想和岗位练兵等。同时我们可以将安全活动的具体形式多样化、具体化,如可安排学习厂里下发的最新的安全文件、《安全简报》或安全规章制度,安排学习安全技术常识、劳动卫生常识,安排班组成员发言,检查各自本周执行安全规章制度情况,通报查出的事故隐患以及处理情况,对一时无法整改的提出监控措施和合理化建议,安排讨论分析最新的事故案例及如何吸取教训。也可安排现场事故预案演练、现场各种安全器材的操作表演等岗位练兵活动。

  三、加强对班组安全活动管理的监督指导

  车间(队、站)领导、厂级安全主管部门、厂级领导都要坚持轮流参加生产一线的班组的安全活动,并积极予以指导帮助。班组不同,生产性质不同,班组里的工种多种多样,不同季节又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上级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基层班组开展相应的活动。同时,在检查安全工作的时候,把现场检查和班组安全活动记录检查有效结合起来。按照“五同时”要求,厂里在下达每月生产计划的同时,根据各季节的不同和各车间生产性质的不同,同时下达既有针对性又有普遍性的细致的安全活动计划。既丰富日常单调无趣的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又充分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学安全、讲安全、用安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生产正常运行的目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