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危险点控制要重"三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22 15:17
人浏览
电力生产中实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填写"危险点预测卡"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三保"(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原则,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人身和设备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如何正确地在生产班组中实施危险点控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危险点控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知情性"落到实处。
1 危险点控制的针对性
(1) 运行班职工应提前15 min到达生产现场,查看运行记录,巡检自己岗位管辖的主要设备,对接班时的运行方式、设备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对本次工作进行危险点分析。
(2) 在班前会上,班长应针对接班时的运行方式、生产和设备状况、本班预计的操作、天气及季节特点,向全班人员做本次运行生产中以"三保"为重点的危险点宏观分析,做好事故预想。
(3) 在班后会上,班长应对本班次运行生产中的危险点控制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和积累班组安全生产危险点控制的经验。
(4) 进行倒闸或切换操作,应由操作人填写操作票并提出针对该项操作的危险点预测和控制建议,由监护人补充完善,然后由操作人填写"危险点预测卡",交班长审批后执行。
(5) 对于《安规》规定的,允许不使用操作票的单一操作,监护人或班长应在操作之前口头向操作人做针对该操作的危险点预测。
(6) 在办理每一项检修工作的许可手续之前,检修班组工作负责人都应会同工作成员,针对检修工作的内容、检修设备的位置、检修设备的状态、检修工作的场所、检修使用的材料、工器具等进行危险点分析,并填写"危险点预测卡",侧重点为保人身、保设备安全。
(7) 在办理检修工作票的许可手续之前,运行班组有义务核对检修工作票所附"危险点预测卡"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审核其与工作票所列的工作内容是否相符,是否具有针对性。
2 危险点控制的可操作性
(1) 危险点控制措施应在不影响其他人员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具有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
(2) 危险点控制措施应在不影响其它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具有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
(3) 危险点控制措施应在不损坏附近设施的前提下,具有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
(4) 危险点控制措施应在不使用特殊或大型工器具的前提下,具有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性。
3 危险点控制的知情性
(1) 危险点控制措施不仅倒闸操作人、监护人应该执行,协助操作和跟随学习的人员也应知情。
(2) 危险点控制措施不仅参与检修的工作成员应该执行并在"危险点预测卡"上签名,而且协助和配合检修的工作人员也应知情。
(3) 危险点控制措施不仅现场工作人员应该执行,莅临现场检查、指导、监察、监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应知情。
(4) 危险点控制措施不仅单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执行,在同一现场进行其它工作的人员也应知情。
4 "危险点预测卡"的填写
(1) 危险点控制措施应言简意赅,逐条填写,但正常工作必须具备的安全劳动保护措施不必再填,且不得填写一些"正确但无用"的废话,诸如:"注意安全"、"按《安规》执行"、"按现场规定办"、"执行《运行规程》"、"防止人身伤害"、"防止损坏设备"、"戴好安全帽"、"戴好劳保手套"、"防止触电"、"防止烫伤"等。
(2) 实施危险点控制,必须"一票一卡",即一份操作票(工作票)附一份"危险点预测卡",所附"危险点预测卡"的内容必须与操作票(工作票)相对应,任何"通用"的"危险点预测卡"都是不合格的。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