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煤矿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7-04 11:17
人浏览

  煤矿下储存着很多能源,给我们国家和人民都带来了益处,可是煤矿开采不容易,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导致矿难时常发生。国家也一直在修缮相关法律法规,以期减少事故发生。煤矿法律法规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煤矿法律法规有哪些

  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发展较快,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形成。主要有四个部分:一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二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三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四是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和地方规章。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内容有:

  (1)法律有《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矿产资源法》等。

  (2)行政法规有《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

  (3)地方性法规有《省矿山安全法实施办法》、《省煤炭法实施办法》等。

  (4)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有《煤矿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等。

  二、井下作业中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由于煤矿井下自然条件和作业环境复杂、多变,不安全隐患较多,所以井下作业人员入井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休息好

  下井前一定要注意吃饱、睡足、休息好。不赌博,不打架,做到心情愉快,保持精力旺盛。人井前严禁喝酒。

  2.严禁携带烟、火人井

  在井下吸烟和点火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或火灾,严重时还会造成矿毁人亡的恶果。所以,入井前主动接受检身,以免把香烟、火柴、打火机误带到井下。

  3.穿戴防护用品

  人井时必须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佩戴自救器。

  (1)工作服

  因为井下气候潮湿,风流速度大、温度低,而且有大量粉尘,所以在下井作业时要穿紧固、保暖的工作服。在穿工作服时要注意整齐利索,纽扣扣齐,袖口扎好,腰间系好腰带,防止被转动的机械设备缠绞。

  工作服应由棉布做成,不能穿化纤衣服入井。因为化纤衣服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火花可能引起瓦斯、煤尘或电雷管意外爆炸。

  (2)胶鞋

  因为井下作业现场泥水较多,有时还要站在泥水中操作,所以必须穿胶鞋。同时,穿胶鞋还可以防止人体触电。

  (3)矿工安全帽

  因为井下空间狭小,容易磕碰头部,破碎的顶板矸石经常掉下砸头,所以必须戴好矿工安全帽,以防头部遭到伤害。同时要求帽内衬垫带要合格,戴帽时要系好帽带。

  (4)矿灯

  凡人井人员都必须携带矿灯。矿灯在井下使用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①照明。

  矿灯是矿工的眼睛,不带矿灯下井,井下人员与盲人一样,将寸步难行。照明是矿灯的主要功能。

  ②监测、报警。

  新型矿灯兼有瓦斯监测、超限报警功能,还有的与自救器相结合,具有自救功能。

  ③信号。

  矿灯可作为辅助信号,不同的晃动方式调度指挥列车前进或者后退、停止。

  ④应急救援。

  当发生矿井灾害事故时,避灾人员可以使用矿灯进行应急救援的呼救。

  ⑤清点人数。

  矿井灾害事故发生后,矿灯房矿灯数量可作为清点上下井人数和查找未上井人员情况的依据之一。

  (5)毛巾

  井下作业人员脖子上最好围一条毛巾。这样既可以防止煤(岩)碎块和粉尘通过脖子掉入衣服里面,又可以用来擦汗和污渍。此外,当发生爆炸事故和火灾时,还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进行自救互救。

  (6)防尘口罩

  为了减少粉尘对人体呼吸器官的损伤,当井下作业地点粉尘量较大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4.携带工具、仪器

  携带齐全各种仪器工具,包括资格证书(或复制件)、自救器及其他指定的检查仪器仪表。

  5.参加班前会

  班前会主要布置当班的生产工作任务、作业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和本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必须按时参加班前会,通过班前会了解上级对安全工作的部署,掌握井下安全状况,对本班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班的工作重点、措施和注意事项。

  6.执行人井检身和人员清点制度

  《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建立人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实行这两个制度的目的是对下井人员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进行督促和检查,准确掌握出入井人员情况,当井下发生意外事故时,便于实施救援。如果在入井检身时发现误带了烟、火,可以在下井前取出、存于井上。

  三、涉事单位怎么上传安全生产事故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县级有关部门报告。也就是说,事故发生后,企业所在地县级政府相关安监、应急部门在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内,就应能接到基层单位的事故简报。

  2、如果情况紧急,现场负责人可以越级直接向县级以上政府相关安全管理部门报告,这个时间还是挺快的,应当说1个小时内即可完成快报。

  3、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然后再逐级上报,但每一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煤矿法律法规有哪些”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国家完善了与煤矿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出于减少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考虑,大家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避免发生事故。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