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班组设备缺陷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1-31 00:57
人浏览
(淮南供电局,安徽 淮南 232007)
变电站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生产部门,一旦发生了事故,轻者造成设备损坏、减少供电量,重者可能使系统解列,发生大面积停电等恶性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金家岭变电站是安徽省6个220 kV枢纽变电站之一,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该站抓住及时发现、及时分析设备缺陷及加强设备缺陷管理3个环节,使班组缺陷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1 缺陷的发现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应从3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巡视,在正常巡视中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对发现的轻微缺陷进行跟踪观察。
例如本站的2774开关A相液压操作机构箱内工作缸渗油,属一般缺陷。但自发现后就对它进行了跟踪监视。20多天后,渗油发展到漏油,约50 s一滴,已属重大缺陷。若不是及时发现,等油箱的压力降低时,可能导致开关跳闸闭锁,遇有故障将会越级跳闸,扩大事故。
(2) 操作中发现缺陷
在一次停用220 kV1号PT的操作中,按正常的操作步骤,将2台压变的低压并列运行后,将1号PT的低压空气开关跳开。留在控制室内监视的人员发现220 kVⅠ母电压突然降低较多,马上通知操作人员停止操作,恢复原方式运行。后经继电保护人员检查发现因220 kV新增了2条线路,由220 kV2号PT代所有220 kV保护时,使PT的二次空气开关过载。随后更换了空气开关,避免了一起220 kV开关无保护运行的隐性事故。
(3) 检修中发现缺陷
2号主变停电进行试验、油漆工作时,由于主变套管油标看不清,值班人员要求将油标擦拭干净,以便于日常巡视。检修人员将油标擦净后发现A相套管已看不见油位,现场加油25 kg,并发现了套管底部漏油的缺陷。
2 缺陷的分析
班组应在每周的安全活动中对所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有3点:
(1) 缺陷发展为障碍后对设备及安全运行的危
害。此举旨在增强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平时工作中,有些运行人员对重大、紧急缺陷能够高度重视,但对一般缺陷却视而不见,熟视无睹。通过分析讨论,让运行人员认识到缺陷发展的严重性及"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2) 紧急、重大缺陷发现后应做的操作准备及事故预想。所谓紧急缺陷是指严重威胁人身、设备安全运行,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缺陷。发现此类缺陷后应立即向调度汇报并根据调度命令将该设备退出运行。此时,充分的操作准备会减少操作时间,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所谓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较严重,但在运行、试验人员监视下,在短期内不会造成事故的缺陷。对于这类缺陷,运行人员应加强监视,并做好事故预想。以使每一个运行人员对此缺陷可能造成的事故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乱。
(3) 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积累运行经验。通过查看一、二次检修记录及向检修人员请教,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该缺陷是怎样消除的,并分析作为运行人员能否预控,如何预控。本站220,110 kV两个电压等级共23台开关,均配备液压操作机构。这些液压机构发生异常的情况较多,高峰时曾出现过3台开关的操作机构同时喷油的现象,且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天气。原因是高压油路中某些部位的密封垫圈受热老化。通过分析讨论,班组采取了在傍晚时将开关操作机构箱门打开,散热一段时间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丰富了班组的运行经验。
3 缺陷的管理
完善班组设备缺陷管理台帐,并增加现场基础管理记录。制定《变电站设备缺陷闭环管理规定》、《变电站一次设备缺陷定性规定》、《变电站继电保护缺陷定性规定》等规章。使运行人员在发现设备缺陷后能根据相关规定为缺陷定性,并做相应处理。避免了因定性错误造成误判断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自从抓住以上几个环节后,班组的缺陷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上半年,本站共发现一般缺陷37起,重大缺陷12起,紧急缺陷14起,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